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考点3掌握“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的内容,理解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国共双方的政策调整。“一二·九运动”的史实,分析其影响。。: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八一宣言》民族危亡蒋:妥协投降“一二九”运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一、华北事变1、背景华北事变图:华北为什么成为日本侵略的下一个目标?思考一下,日本侵略华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表现:(1)何梅协定时间:1935、5内容:中央军队撤出河北省,取缔一切抗日活动影响使日本实际控制了河北省助长了日本进一步侵华的气焰(2)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时间:1935年下半年国民政府的态度国民政府采取适应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的方针,成立了一个名义上属于国民政府,实际上又有很大独立性的委员会3、影响对中国:使中国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对英美:损害了英美帝、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涨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1、发表“八一宣言”1935、8内容: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作用:有力的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2、瓦窑堡会议背景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中共必须及时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时间1935年底内容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底内容:当时的国情①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共的任务意义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全国各阶层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三、一二·九运动背景:时间:1935年12月意义相同点:1、都是大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2、都发生在内忧外患、国家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刻。3、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都把反动政府作为斗争目标4、都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不同点:1、背景不同。2、领导者不同3、意义不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