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逻辑》PK《货币战争》.docx《金融逻辑》PK《货币战争》按:拿《金融的逻辑》PK《货币战争》,会产生两种奇妙的反差。从销售方面讲,尽管《金融的逻辑》一上市,已有不少读者追捧,特别是在机场的销售两者不相上下,但是从总数来看,《金融的逻辑》是难以望《货币战争》项背的。但是,从内容、品质讲,《金融的逻辑》PK《货币战争》,就像是用牛刀杀小鸡,用重炮打蚊子,两者完全不是在一个档次上。不过,基于《货币战争》谬论百出,且流布无穷,这个PK也就有了正本清源的意义。一、金融、国债对民主制度真的没有免疫力吗?按:读过《货币战争》的读者都知道编者在其中揭露了一个'‘阴谋论”,这个“阴谋论”一口咬定国际银行家们不只是操纵政治、制造战争,更频频制造金融危机。《货币战争》的编者几乎采用了侦探小说的手法,加上一大堆的野史秘闻,模模糊糊地勾勒出了近二百多年来的金融政治。因此,《货币战争》的作者,看不到金融的对普通人的生活的改善,更看不到金融催生民主、自由的贡献和意义。陈志武:负债累累的政府是一个权力难以扩张的政府,因为负债后,一方面政府就得面对债券市场,另一方面就得征税,就得面对纳税人。或许,负债、债券市场、征税、纳税人,这都是民主宪政的砖瓦。看来,金融不只是能帮助一个摊一时的支付压力,还能促进制度的良性发展。二、 中国金融的开放是''取乱之道”,还是势在必行?按:陈志武教授认为,中国金融的自由开放刻不容缓,中国要实现创新,并学会抵御金融风险,只能先去尝试。《货币战争》的编者则认为需要先建立完备的监管机制。中国自古就奉行“中庸之道”,兼听则明。不过正如陈教授所说,关在屋子里是学不会游泳的。如果永远学不会,中国的金融是不是要永远自闭大门呢?三、 次级贷危机是否说明美国人对未来的透支能力已消耗殆尽?按:关于次贷危机,《货币战争》的编者分析得很详细,很多说法也不能说毫无道理。但是,《货币战争》的导向是有问题的,宋编者是不能真正认识到发展金融对于深化中国市场的重要意思的。我们且看看陈志武教授的说法。宋鸿兵:华尔街的金融创新的规律是,赢了银行家拿天文数字的奖金,输了是纳税人和外国人埋单。而无论输赢,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被银行系统反复、循环和高倍抵押的债务所创造出的巨额债务货币及通货膨胀这一必然结果,则悄悄地重新瓜分着全世界人民创造出来的财富。难怪这个世界的贫富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也就难怪这个世界会越来越不和谐。四、 金融危机后,“寅吃卯粮”的借贷消费模式是否需要终结?按:任何深刻理解并已参与到现代社会的人,都能发现现代金融的好处,也能理解借贷消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但是,宋编者还停留在投资驱动模式的框架里,所以用了中国的老话“寅吃卯粮”来讽刺借贷消费。陈志武教授则针锋相对,指出“金融证券能提高我们整个人生的总体幸福水平,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福利”。其实在《金融的逻辑》一书中,陈教授还讲到,金融危机之后,消费驱动模式仍不会改变。陈志武:我恰恰要说明,有没有金融市场的发展,最后就会
《金融逻辑》PK《货币战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