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实务(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
(2011年8月30日)
1
统计实物
(基本内容简介)
一、统计报表制度综述
二、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
三、统计基本单位统计
四、生产活动统计
五、能源统计
六、财务统计
七、劳动统计
八、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2
一、统计报表制度综述
㈠统计报表制度综述
1、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框架
统计报表制度:自上而下布置(统一性:指标内容、表式、报送时间);自下而上收集。
⑴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周期性普查制度:逢0年份,人口普查;逢3、8年份,经济普查;逢6年份,农业普查;
经常性统计调查报表制度;
非经常性统计调查报表制度。
⑵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⑶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3
㈡统计报表制度管理
1、法律依据;
2、管理机构与职责权限;
3、管理原则与事后监督。
统计调查报表的法定标识:
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机关/备案机关、批准文号/备案文号、有效截止时间
㈢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1、普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以现有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
2、经常性和非经常性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条、块结合
4
二、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
㈠概述
⒈概念:统计分类是根据事物的内在特点,按一定标志将社会经济现象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统计分类标准: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分类所做的统一的规定,一般以国家标准或统计标准形式发布。
统计分类标准化:是统计标准化中的最重要的一个。
⒉作用: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分组的规范;是进行数据自动化处理,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有利于加强统计资料的国际对比。
⒊特点:科学性与系统性;统一性与强制性;
通用性与稳定性。
5
㈡常用统计标准分类介绍
⑴组织机构代码:
⑵行政区划代码:省、市、县、乡、村(居) 共有十二为数字组成
⑶国民经济行业代码:依据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20个门类见137页。
4、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外的其他服务业。
5、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类:3大类,16个中类。内资企业、港懊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6
6、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
绝对控股(股份超过50%)
相对控股(股份小于50%)
7、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
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定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位,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
(城镇化建设)
8、按大中小性企业分类
划分依据:从业人员、销售额、资产总额。
要区分工业的规上的划分、贸易的限额以上的划分。
7
三、基本单位统计
㈠概述
1、基本单位: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
法人单位:依法设立;拥有资产与承担债务;编制资产负债表。
产业活动单位:有活动场地;从事一种经济活动;单独核算业务资料。
关系:法人是有产业活动单位组成。单产业单位、多产业单位
㈡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基本标识、主要属性、基本状况、其他主要数据
㈢调查方法及报表
普查年份、非普查年份。
8
四、生产活动统计
㈠概述
概念:对生产活动全过程各个方面的测量和计算。
统计:有价值形态、实物形态两种。
分类: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零贸易业、其他服务业。
㈡生产活动的价值量统计
1、增加值( GDP )
概念: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
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 GDP =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营业赢余
2、国民经济各行业总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产品法
9
工业总产值:
工厂法、不重复(成品生产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初期末差额)
建筑业总产值(自行完成施工产出):
运输业总产值:
邮电通讯业总产值: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值:
餐饮业总产值:
服务业总产值(赢利、非赢利):
3、生产、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
⑴工业生产、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
⑵批发零售贸易购进总额、商品销售总额、
商品库存总额;
10
统计实务(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