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一、概论薇(一)、文献的概念:莆《论语八佾》记载了孔子的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螁东汉郑玄注:“献,犹贤也。我不能以其礼成之者,以此二国文章、贤才不足故也。”蕿宋代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芇国家标准局《文献著录总则》给文献作的定义:“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莇古典文献专至古籍而言。肄文献含有的三大元素:知识、载体、记录手段。芃文献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关系密切,概括起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羈1、文献是人们获取、传承知识的重要媒介。膅2、文献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共同向前发展。(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之梯)节3、文献可以为科学研究服务。蚂(二)、历代中医文献概况螈《礼记曲礼》谓:“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含义)(孔颖达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若不习此三书,不得服食其药。”,马王堆三号汉墓,15种古医籍(医学帛书):膁《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杂禁方》。蒈马王堆医书与《汉书艺文志》所载均属西汉及其以前的作品,其中医经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等基础理论及用针、石、汤、火等诸法治病的理论著作。莈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及《伤寒杂病论》。,讹误自然难免,特别是在手工抄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脱文讹字、衍字增句、忘删误改、缺页错简等问题,所谓“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含义),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据《中载:羀《内经》:53种,234卷;《难经》:15种,53卷;《伤寒论》:138种,481卷;《金匮》,16种,9卷。考据成风原因:;。罿二、中医文献的载体与形制膆文献载体是指用来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膄在殷商时期,人们在龟甲兽骨上镌刻文字、符号,来记录某些史料、事件,甲骨就是在哪个时期的主要文献载体。西周时期,青铜冶炼已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人们在铸造青铜器物时,将文字浇铸在器物上,于是青铜就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要文献载体。自春秋至两汉,人们主要用竹木简、缣帛作载体来记录各种文献,世称简策、帛书。东汉以后,随着纸的发明和应用推广,纸成了主要文献载体,又逐渐形成卷轴。唐代以后,由于调版印刷术的发明,各种文献逐渐从手抄变为印刻,并进而装订成册-----线装书。荿(一)甲骨、:1899年清代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因患疟疾而服用中药,不经意中发现药剂中有一块龙骨上面竟刻有文字。节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大医习业》曰:“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含义)肃每一条涉医卜辞,大都记载了一则病例,故可视为医案的最早源头,比《庄子》中的医案雏形及《史记》所载仓公“诊籍”要早1100~1300年。蒀甲骨文原始病案举例:肅A.“乙亥卜,自(师)贞:王曰,有孕,?扶曰:。(《甲骨文合集》)蚄译:乙亥时占卜,自(师)问:王说有孕,能顺利生产吗?扶曰:顺利。(:读作理,义为分娩顺利。)薂按:甲骨文中有大量此类卜辞,可见当时妇女怀孕、分娩是个重要的问题,难产可能是常见现象。膀B.“丁酉卜,贞杞侯热,弗其祸风有疾,弗其祸风有疾?”(含义)肆译:丁酉日占卜,卜问杞侯发热,是否因感受风邪所致?螃按:此条“祸风有疾”反映了当时人们已有了对风邪致病的认识,可以视作中医“风为百病之长”思想之肇端。羂C、“……旬亡崇。王疾首,中日,羽。(中日,愈)”(《殷墟书契前编》)蚇译:十日没有(鬼)作祟。王患头痛病,过了许久,痊愈。“金”,所以“金文”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代替金文而起的是石刻文,现存最早的石刻文献是文字刻在十个形如古状石上的石鼓文,因其内容为纪送秦王游猎之事故又称“猎碣”,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前大篆的典型代表。螀由蔡邕等倡议发起并用标准八分隶书书写的《熹平石经》,则是石刻经书的典范之作。,于天圣四年(1026年)先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又以大字刻于碑碣,立于汴京相国寺。莂(二)缣帛芀缣------细绢。《释名》:“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于绢。”羈1.《足臂十一脉灸经》肈2.《阴阳十一脉灸经》螄3.《五十二病方》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方。虿牝痔第七方蚈一,巢塞直()者,杀狗
中医文献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