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课 对联方法与禁忌.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课_对联方法与禁忌腿第三课对联的方法与忌讳肅□读故事,明联理节一、读故事,明联理衿1、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晚上,浓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他随口吟道:薇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袄这时,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东西。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方肯借物与他。秀才想了想,脱口说:节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芀主人一听,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荿□连海泛舟袇前面我讲了对联史话、对联的一般规则,今天讲一个下对联的应对方法。什么是应对呢?应对即根据别人的出句,对出另一联,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关于应对,古来有之,称之为“对课”,是练习诗词联赋写作的基本手段。也是对联初学者在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象我们盖楼房一样,应对是打基础,从未有听说过不经过应对练。对联创作基本上都是从“对句”开始的。古时候“对课”,是从单词到长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常是单词对练习到一定程度再转到词组对,词组对练习到一定程度再转到长句对。喜欢对联的朋友,大都要读《笠翁联韵》或者《声律启蒙》。如: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蚁古对课课堂上先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题,人名、地名、物名皆可。好处是对比较熟悉的事物,以便容易联想。先是词性、结构的练仄的区分,最后在语意、连接方面进行提高,最终达到对联格律所要的求各种要素。螆对句的一般概念中一个最重要的词语是“按对联规则进行应对”。蚆我们知道了对联的“五规则”,它们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这是对句所必需遵守的规律。至于前面的四条规则,有规可循,重点是内容相关。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内容相关的对句步骤和方法。蒂一、对句步骤肂1、断句蒈断句:是对联规则中的基本要素,合理地判断出句的节奏点。说白了,也就是分解出句。好比一台机器,当我们把它分解了,各种部件一目了然。要想对句,首先得学会断句。就象你要想学会造车,你首先得知道车是怎么构成的。哪怕你是闭门造车,也得清楚出句是由哪些词组成的?各是什么词性?在联句中作什么成份?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应对。如何断句呢?一可根据联面的词性、词意分解联句。二是根据联面的声调平仄分析联句。请看:蒄2006年“棉花坡杯”泸州市第二届中小学生楹联大赛题薂应对联:人人构建和谐,九州焕彩膈①从词性,词意进行分解:羆人(名)人(名)∕构建(动)∕和谐(形),九州(数量)∕焕彩(动词)芃②从声调平仄进行分解:蚂人人∕构建∕和谐,九州∕焕彩蕿——∕︱︱∕——,︱—∕︱︱蚈2、对词芆对词:这是对联规则中“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要素,即为每节奏点上的词找个相应的词来对。把上联的下联对出来:螂“人人”对“处处”“个个”“时时”……羀“构建”对“打击”“营造”“提倡”……肆“和谐”对“分裂”“团结”“礼仪”……肅“九州”对“各族”“全国”“全球”……袁“焕彩”对“振兴”“复兴”“生机”……莁3、制律袈置律:这是联律规则中“平仄相对、仄起平收”要素,看平仄设置有没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对联平仄设置要素。仍以上联为例螄人人平平对仄仄袁构建仄仄对平平螂和谐平平对仄仄芆九州仄平对平仄袇焕彩仄仄对平平羁4、炼意罿炼意:这是联律规则中“语意相关”要素,即检查对句内容是否与出句联结紧密,最后得到了一个意境统一的对句。羈以上所说的:断句、对词、置律、炼意的“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可能会有其它更直接、巧妙的方法或步骤,只要最后取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也行。薆下面就如何做到“语意相关”作详细叙述。肁二、找关联点莀对联,顾名思义,是即对又联,如果说平仄等要素是对,那么语意要素就是联。应对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这个“联”呢?螀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下面我们引入一个“关联点”的概念。什么叫关联点?“关联点”对于一副对联而言,它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具体的说也就是从出句中的“人、事、物、时、地、景”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通过某种关系进行延伸或拓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切”。与之相反的就是“隔”,即不切。莅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出句的“关联点”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学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找出的“关联点”是不同的。这样,即便是同一个出句,大家就会对出气象万千的对句。可以说:只要所找的“关联点”是合理的,理论上都能够对出妙句来。有人会说,这个,我知道,关键是关联点怎么找呢?膁下面简单的介绍几种找“关联点”的方法螁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举例如下,先看清代车万育《声律启蒙》中一联的出句:膇两

第三课 对联方法与禁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看花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