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地产项目研究
——以成都宽窄巷子为案例分析
目录
历史背景---------------------------------------4
旧景
概况-------------------------------------------7
规模
商业定位
文化定位
总体布局---------------------------------------9
宽窄巷子空间整合途径--------------------------16
(一) 街区形态的保留为整体风貌鉴定了基调
(二) 街道空间尺度的提炼提供了宜人化的空间感受
(三) 街道空间层次的完善促使开展不同的公共活动
(四) 街道界面的丰富强化了空间的历史感
特色之处--------------------------------------21
总结------------------------------------------23
首页
进
退
成都宽窄巷子
历史背景
宽窄巷子的前身是清朝时期驻守的八旗清兵的军营宿舍。宽窄巷子在历史的积淀中慢慢暴露出许多环境恶化的问题, 原有的生活设施已满足不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 宽窄巷子是成都历史文脉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的是成都独特的市井生活文化, 对清代川西民居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页
进
退
成都宽窄巷子
在2003年,成都市开始启动实施宽窄巷子的保护性改造,并于2008年对外开放, 成为成都的“第一会客厅”。它借鉴的是上海“新天地”历史文化的改造模式——公共空间的嵌入与空间模式的转换。公共空间的嵌入是在某一种功能的地区引入另一种功能或是在某一类活动地区引入另一类的活动。空间模式的转换是通过对空间组织结构的转换, 彻底改变空间组织的模式。
改造后的现状
首页
进
退
成都宽窄巷子
总体布局
宽窄巷子项目由三条步行街组成,且中间用通道连通,实现了人气、商气的互动,也显得非常人性化。另外,在宽巷子两端分别设置了东广场和西广场,起到聚集人气、提供促销场地等作用。步行街长约 400 米,宽巷子宽度以 6~7 米居多,窄巷子宽度为 4 米,街巷距离适宜集聚人气。
宽巷子、窄巷子核心保护区
步行路
宽巷子
窄巷子
车行道
井巷子
广场节点
入口
四川画院
将军衙门(拟恢复)
原有道路
原有出入口
车行道
新建道路
新建出入口
成都宽窄巷子案例研究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