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电力市场营销
办学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摘要
市场营销不仅是要更好地满足需要而是要创造需要。本设计将从此角度出发,展开对电力市场营销的研究,首先分析了从电力市场的产生与中国电力系统的组织架构,主要讨论了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两个基本方面与四种基本模式、电力市场发展现状、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思考,世界各国电力市场改革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启示,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公司价值评估的影响,农村电网用电量和电力市场结构,如何加快新型农村电网建设。然后根据电力市场营销的供需趋势及市场潜力和电力市场开发及营销策略,对各个细分市场的客户特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电力市场结构,营销策略。
引言
我国正逐步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在部分地区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前提下,转换经营思想、研究和开拓市场是广大电力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逐渐由生产向服务转变,服务业务流程将围绕客户需求进行重组,企业经营理念也开始变以产品为中心为以客户为中心。因此,面对日益深入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开展电力市场营销及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
总体设计思路
电力工业是保证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产业,由于电力产品的产销瞬时与不可存储的特点,以及其网络供给与资本密集的要求,自电力工业诞生以来,各国均按照规模经济的理论采取发电、输电与配售电垂直一体化的垄断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也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电力工业的垄断体制都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一方面来自于电力用户对降低电价和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政府和所有者提高效率的要求。因此,传统的垄断体制被逐步列入改革议程,电力体制改革就象其他传统的行业如银行,保险,民航,电信,铁路,石化一样,面临的改革之路是:从自然垄断到有序竞争,通过行业重组与分拆,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和规范的监管制度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价格,改善服务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经营模式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电力市场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划用电转为市场开发,当前又实施了电厂电网分开经营的新模式。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给电力部门在今后的发展;带来新课题。因此,如何开拓潜在电力市场、提高电力市场终端能源占有率、提高电网供电量和电量的销售等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就是我们电力企业需要花大力气调研和决策的问题。
电力市场的产生
电力市场是应用计算机、现代化的测量和通信等设备,以电价作为控制电力交易的杠杆,进行负荷管理、电力系统运行,在电力生产者、电力消费者和输供电网络管理者之间实行平等、公正的等价交换的系统的总称。
电力市场最早出现于美国,最早的电力市场是美国佛罗里达电力联合集团(FGG),它是电力市场的自然发展产物,从40~50年代出现紧急功率交换到1978年建立电力经纪人制度形成电力市场。英国电力市场的建立是自主改革的过程。其实是撒切尔政府迫于当时政治和经济形势,实行包括对电力、铁路工业在内的国有工业私有化的政策,其间经历了1987~1998年10年时间。
发达国家电力市场法律立法走在电力改革之前,这与我国的情况显然不同。尤其需指出的是美国1998年在加州提出的独立系统管理员(ISO)电力市场模式是最新和较成熟的电力市场方案。它把辅助服务设计为电力辅助服务费用,如蓄能电厂并不创造电能,但其作为发电厂要收取利润。这样一个市场模式在投入试运行后,取得非凡的经济效益:电费下降2%~10%(其中商业7%,普通2%),生产效率提高50%~70%,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年平均停电由22h下降到8h)。
他们的成功经验表明:实行电力市场可促使电力企业从市场竞争中寻找契机、吸引投资、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弱化政府行为,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可促使电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耗,减少成本,节约资源,可促使电力企业深化改革,为广大用户提供低价、优质、高效的用电服务,同时,还能有效地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电力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后。人、财、物将形成优化结构,转变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同时能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为电力工业的大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腾飞创造条件。
因此,电力市场的出现是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方法学迅猛发展的结果,它的出现,必将给电力工业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电力工业的商业化和智能化运营。
中国电力系统的组织架构
国家电网:分为华东、华北、华中、西南、东北、南方六个电网公司。各个电网公司又专设超高压运输公司(主要负责大的电网建设中输电线路的铺设)、各电力设计院、高压研究所(西安高
电力市场营销学士学位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