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论文.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论文.docx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论文浅谈在公共交易中心推行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反腐能力随着招投标交易平台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地招投标管理部门在整合招投标资源,规范招投标市场运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现象,特别是挂靠、围标、串标等问题,仍然是招投标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它不仅扰乱了招投标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而且还危害了中标后的履约和施工质量,损害了国家、集体和其他招投标当事人的利益。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电子招投标与传统人工招投标进行调研和对比,认为在全县建立统一的招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全面推行电子招投标,是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特别是解决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的治本之策。一、传统招投标助推围标串标、挂靠投标、专家操纵等突出问题愈演愈烈传统招投标,除了普遍存在资源消耗大、运行成本高、评审效率低、评标质量差等问题外,更主要的是作弊空间大、环节多,致使围标串标、挂靠投标、专家操纵等违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第一,信息"公开”与“屏蔽”的倒置,为围标串标提供了条件。正确的信息屏蔽与公开,是确保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的关键。传统招投标,从发布招标公告、发售招标文件、交纳投标保证金、递交投标文件,到抽取专家、评标开标,以及中标后执行等若干环节,都岀现了信息屏蔽与信息公开的错位甚至倒置:一方面,因信息不公开、不对称,使大量有条件的投标企业不知情或知情不及时而没有机会参与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因跑风漏气,给违规违法行为预留了大量的作弊空间。招标人把本该屏蔽的信息,提前向投标人公开,暗中串通,内定中标人;本该相互屏蔽信息,却在投标人之间相互流通,最终形成恶意的围标串标。第二,资格“通行”与“截留”的错位,对挂靠投标不能有效识别。招标人通过公开招标,目的是为了购买到符合要求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为此,必须对投标人资格条件进行严格审查,让符合条件投标人“通行”,让不符合条件的投标人“截留”。但是,传统招投标,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信息不能进行有效识别,不能正确下达“通行”与“截留”指令,不法招标人或投标人受利益趋使,通过低资质向高资质挂靠,无资质向有资质挂靠,蒙混过关,出现了“正规军中标,游击队干活”的非常现象。同时,“大牌子、小队伍”也为分包、转包提供了土壤。此外,传统招标,对投标人故意错报漏报,低价中标高价索赔,或设置陷阱,中标后合同执行困难,投诉纠纷量大,以及对在纸质文件中使用标记、暗示等不良现象也很难进行有效筛选和截留。第三,专家“权力”与“责任”的分离,为专家操控留下了作弊空间。专家评标是招投标业务发展到今天的最高形式和最高权威。但其前提是必须坚持招投标基本原则与具体标准,做到权力与责任高度统一,才能使招投标从过程到结果实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但是,一些项目业主、投标企业、代理机构、评标专家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而结成同盟,形成“领导操控业主一一业主操控中介一—中介操控专家一一专家操控结果”的利益链条。另一些投标企业,将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公关”的重点,逐步从党政领导、业主单位人员和代理公司转向了评标专家,通过贿赂评标专家左右评标结果,谋取中标资格。专家为实现意图,最大限度利用传统招投标漏洞,只行使权力,不承担责任:一方面,把自由裁量权、决定权放大,随意定标或废标;另一方面,在程序合法的、环境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的所谓“独立”评

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1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