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郭家庄基本情况.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标准名称与方位:贺进镇郭家庄村,,东邻西梁庄,南邻忽雷山,西邻西洼村,北邻贺进村。因地处丘陵区,帮岗岭纵横,多山地梯田,全村现耕地1171亩。2002年、2003年两年退耕还林376亩,全部种植核桃树。在大集体时期,全村设一个大队,四个生产队。现有285户,计875人,均为汉族。该村相传建村于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迁至柏林村后,又从柏林村迁至该村,祖先叫郭乙,至今已繁衍十九世。该村原名叫行龙岗,后因行龙不宜久居,又因该村居于岗岭高处,帮更名为脑上村,后来镇西方向有一英脑村,外来邮件往往邮错,又因该村皆为郭姓,在1948年,由县政府更名为郭家庄村。建国前,该村条件正处于山西长治(潞安府)交通要道,做买卖和跑运输的过往客商络绎不绝,村内高有客店,起火店,供客商吃饭,住宿、歇脚、饮水,更有该村村民饲养骡马72头,也是长年跑运输,驮脚做买卖,维持家庭生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常有部队拉练转战,路过该村。那时村民便在村口用大锅烧水供战士们路过饮水。三八五旅十三团也常在该村驻防,整军扩充兵源,如该村当时共产党员郭龙兴,适龄郭魁元、郭魁缸,就在当时入伍。建制沿革1931年前,该村属于1个保长,十六个甲长统治,1932年10月属河南第三专员公属管辖,1937年日寇侵入武安。1939年10月我抗日军民解放了武安西部山区,属武安县抗日政府管辖,后改为武西县。1946年武安县成立,属武安县贺进率六区管辖。1941年实行减租减息,开始土改运动,广大村民翻身作主,解放了妇女,实行男女平等。1948年土地法大纲颁布。1949年重新进划归河北省管辖。1958年成立贺进大公社,下设12个管理区,该村属西梁庄管理区管辖。同年因武安县改划武安矿区,贺进大是归涉县管辖,西梁庄管理体制不变。1960年6月1日,又将贺进大公社重新划回到武安矿区。1961年5月15日,撤销武安矿区,恢复武安县,同时撤销西梁庄管理区,该村直属贺进公社领导。1984年贺进公社改为贺进乡,1996年贺进乡改为贺进镇至今。主要姓氏:自明朝建村以来,该村以郭姓为主,只有一户王姓村民叫王起才,是1940年前从忽雷山村迁来定居,但在1995年全家迁至武安市静苑小区居住。生产、生活:该村村民历来以种植业为一,粮食作物有谷子、玉米、小麦、红薯、豆类等。粮食平均亩产解放前为80公斤,生产队时为200公斤,现在350公斤以上。工值:——。改革开放后,全村40%的劳动力外出打工或经商,按工种不同,分别日值为80——150元不等。口粮:1960年至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村民皆难温饱,糠菜半年粮。改革开放后,结束了集体经营土地制度,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制度,村民有了自主选择和植权大大提高了村民积极性,粮食逐年增产,杜志民彻底解决了渴问题。1990年以来口粮同量由量变转为质变,村民全部生活以细粮为主。传统农具自古民来村民都是以传统旧式农具进行耕作,如犁、耧、锄、镢等,而这些农具只能靠人工、畜力来完成耕种。八十年代已出现部分现代农具。九十年代以后杜志民基本上领先各种大、中、小型先进农具耕作,从此结束了费时费力的旧模式。林业: 该村山坡荒地为241公顷,奉上级指示,2007年全部承包给村民自行管理,如今,70%的荒山面积已种植了侧柏、木了、杏树和

郭家庄基本情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t520728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