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一课一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当前普遍存在的情况,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老师上课面面俱到,失去重点,没有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深刻的刺激。解决这种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对教材的内容大胆取舍,实行“一课一得”的高针对性课堂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较深入地探讨了“一课一得”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一课一得牵一发而动全身学以致用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和教学实践认为,现在许多语文老师成天忙忙碌碌地工作,教得非常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收效甚微。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一大堆知识,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有的课虽然热热闹闹,师生互动也很精彩,看起来内容非常丰富,但学生学到的知识却少得可怜。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已成为许多人批评指责的众矢之的。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老师要负主要责任。许多老师在短短的一节课中,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作者简介、词语教学、写作方法、拓展训练等什么都讲。想毕其功于一役,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一下子是掌握不了这么多知识的。时间如此短,面面俱到,只能是重点不突出,讲课不深入,蜻蜓点水式地走过场。一节课什么都讲,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符合教育学、心理学中讲的接受知识的规律。因为在接受知识上,对某一新知识进行初次教学时,给学生的刺激越强、越深,训练越多,学生就记得越牢;刺激越轻,练得越少,就越记不住。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学生的知识接受也需要一个慢慢咀嚼、消化、吸收的过程,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那么要怎样才能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呢?我认为我们要做的是,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约,让臃肿的教学过程变得简捷,使花哨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追求一种简约有效的课堂,让一课能有一得。一课一得即一堂课内集中完成一个总体学习目标,其他学习活动都将围绕这个学习目标展开,老师要把知识讲解清楚,落实到位,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课一得的好处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舍去了纷繁庞杂的无关紧要的知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使课堂向纵深方向发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具体可按以下步骤实施:一方面要确定好“一得”的“一”一课一得,老师首先要确定好这“一得”的“一”是什么,即这堂课的总目标是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一”的确定,老师必须是心中有数,大胆取舍。下面介绍三种做法:一、找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焦点”例如《祝福》这篇传统的优秀课文,思想深刻而余味无穷,如果完全按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这样的程序面面俱到地逐一讲来,课时不够,效果也不会理想。所以我只设置了一个核心问题来调动学生,组织教学——“祥林嫂非死不可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祥林嫂之死与“杀害”她的凶手——来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再如《阿Q正传》的教学,我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为切入点,问学生: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怎样表现的?学生热情高涨,他们首先是顺着我提的问题去课文中找到许多关于精神胜利法的内容,接着还不忘讲述自己曾经用精神胜利法的事例,然后还发表对精神胜利法的看法及对阿Q的评价。这样就既学习了精神胜利法,又加深了对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可谓一举多得。一堂课,只抓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简洁而丰富,学生专注且热情高涨。二、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
践行“一课一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