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穆索尔斯基(1839年3月21日-1881年3月28日)是俄国近代音乐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是“强力集团”中最主要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和独特个性,在音乐语言和艺术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然而,在世时他的艺术成就除斯塔索夫等少数有远见的人士给以肯定的评论外,常常受到指责和非难,以至酿成了他晚年的悲剧。他在艺术上的探索,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来,越来越获得了广泛的承认。不少著名的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尔、雅那切克、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斯维里多夫等人的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穆索尔斯基的影响。穆索尔斯基最著名的作品除了盛传于世的《图画展览会》,可以说就是《荒山之夜》了。这部作品穆索尔斯基从酝酿,构想到创作完成共达成17年之久。这是一部标题性的单乐章乐曲,叙事和描绘的特点兼而有之,音乐的结构也比较自由。《荒山之夜》完成于1867年,取材于俄罗斯民间神话传奇,它以构思新颖,形象逼真和色彩浓郁而引人入胜。穆索尔斯基去世后,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886年整理并配器。作者在原稿上有一段文字描述:来自地下深处非人类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赞颂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传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破晓。这是作曲家对俄罗斯神话传说的自由发挥。它以鲜明的音乐语言将视觉形象复活,同时又抒发了作者的真切感情。在和声手法、曲式结构和钢琴织体方面有新的探索。这独树一帜的作品吸引了许多作曲家为它配器,其中拉威尔的改编曲获得了最广泛的流传。《荒山之夜》是交响音画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各种乐器色彩鲜明,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配器所带来的不同音色对比,是一部长演不衰的经典之作。音乐乍起,小提琴瑟瑟的弱奏上下盘旋,木管乐器的滑奏躁动不安,狂野地呼啸,粗野的步伐节奏固执地前进,不经意间一幅阴森恐怖的画面浮现在人脑海中,仿佛从黑暗的地狱中传来一阵阵妖魔的嘈杂声和脚步声,令人毛骨悚然,不胜厌恶。接着,魔王降临,一群诚惶诚恐的妖精簇拥在魔王的周围,扭着谄媚的姿态,跳起丑陋的舞蹈。尔后,无所顾忌地亵渎上帝的妖魔们
荒山之夜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