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自成新传》有感文/莲子李自成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这时的明朝社会已是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各种赋税、徭役极端繁重。天启时,山东爆发的白莲教起义,其实已经拉开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天启年间,黄河多次决口、黄淮地区经常泛滥成灾;崇祯时,水、旱、蝗灾年年不断,”大疫”、”大饥”、”人相食”的记载,史不绝书。灾情遍及全国,尤以陕西、山西、河南诸省最为悲惨。天启二年,徐鸿儒在山东南部领导白莲教起义,自号”中兴福烈帝”,紧接着大名府一带也爆发了白莲教起义,响应徐鸿儒;四川这时也有白莲教起义,与山东遥相呼应。北方的起义者切断运河,阻塞官家的交通。崇祯元年秋,陕西大饥荒,王二率众起义,同年高迎祥起义于安塞,自称闯王。历代农民起义,都假借宗教旗号,唯有明末农民起义,除最初的白莲教起义外,其余都是用直接抗租、抗粮来反对官府镇压和剥削,农民军就是以此手段来扩大队伍的。当时明三边总督杨鹤为”剿者自剿,乱者自乱”而惊忧成病,食不下咽。”无一日不在多凶多惧中”,于是改用诱降办法。然诱降是假,杀灭是真,有号”神一魁”者起义首领上当受骗接受招抚。后被洪承畴命守备贺人龙趁酒后杀戮,一次死310人。血的教训使神一魁觉醒,这年秋,他在宁塞重举义旗。杨鹤的”招抚”把戏破产,明朝政府将他问罪,三边总督由洪承畴接任,洪又派奸细去农民军起义军中瓦解起义军。李自成自崇祯三年参加起义,他个人的苦难,反映了整个农民阶级的悲惨地位。通过了解他一人,可以了解明末这个动荡的时代。李自成生于米脂。那里气候恶劣,土壤贫瘠,”春当种而冻未消,秋未收而霜已降”,收成极其有限。李自成自六岁开始识字上村塾,长成后身健体壮面如钟馗,性格刚毅不畏强暴。他本名李鸿基,自己改名”自成”,”大丈夫当行遍天下,自成自立”!十六岁时他到延安府拜退伍军官罗军彦为师学武艺。 21岁时,李自成应募为银川驿马夫、驿卒,因马死、公文丢,被上司责令赔偿;同时妻韩氏与人通奸,李自成杀死妻子后被关进监狱,并被打入死牢。某日深夜,他在狱卒的帮助下越狱而逃。崇祯元年,李自成带着侄儿李过,从绥德到甘肃,两人暂到甘肃巡抚梅焕部下当兵。不久李自成升为”总旗”,下管50名兵丁。这年陕西大饥,高迎祥造反。每当官府听到所谓”盗警”要派兵镇压时,李自成就主动请求担任此差事,实欲借机结识江湖好汉。后逢高迎祥,两人结盟。 1628年秋冬,高迎祥正式起义,后金趁机突破长城,直逼北京。明政府此时顾此失彼处境狼狈,李自成此时已升”把总”,队伍过兰州时向榆中县索响不成,捆绑知县杀死参将,发动大规模兵变,遂参加农民军。最初投入王左桂部,后因不愿随王招抚愤而离去。最后投高迎祥,称闯将,为”三十六营”首领之一。此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活动在汾西。崇祯六年,高迎祥、李自成由山西入河南,农民军在怀庆地区与官军进行了7场激烈战斗。也许此时天意助农民军,在渑池县一个叫新猪鼻的地方,渡黄河时本无法飞渡,恰此时气温骤降,一夜之间大河封冻冰坚如桥。起义军顺利渡过黄河,从此又重开新局面。十数万农民军,共四十八营,踏冰过河后,节节取得胜利。渑池之战的重要性非同寻常,自此农民军渡过黄河进入中原,便入猛虎下山,在冷兵器时代,得中原者得天下。车箱峡,是古代通往巴蜀的古道,两面壁立地势险峻,而李自成在后来那著名的”车箱峡遇险”也逃脱了。后高迎祥被捕遇难,李自成继闯王号。 1644年李自成终于进了
读《李自成新传》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