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21、词二首《卜算子·咏梅》执教者程夏课时第一课时所属教材目录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教材分析本课课文选自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卜算子·咏梅》是陆游托物言志的佳作,而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下同题词《卜算子·咏梅》。陆游的原词是他自己处境与人品的写照。词中那株独处荒郊野外,寂寞无主,无人欣赏,还要遭受风雨摧残的梅花,这显然是陆游不幸遭遇的影射。但他如梅花一样不争艳夺宠,即使遭到百花排斥、打击,甚至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贞不屈的品格。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一改陆游借梅花自比、孤芳自赏的处世态度,塑造了坚贞不屈、凌寒独放又谦虚谨慎的梅花形象,让人感受到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积极向上、乐观豪迈的人格魅力。这两首词,虽都写梅花,但感情基调不同,梅花形象不同。同一题材两首词编排在同一课,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性格、经历、审美情趣不同,所以对生活的感悟和处世态度也明显不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的文学积累,再加上本篇课文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学生对两首词的写作背景比较陌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所以课前要引导学生搜集关于陆游、毛泽东主席所作词的写作背景及个人经历,深化理解和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搜集的资料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加深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在理解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搜集的资料对两首词对比分析,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的不同品格和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感受陆游洁身自好、坚贞不屈的品格,感悟毛泽东为人谦虚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教学重难点重点想象两首词中描绘梅花的景象及处境,并在理解重点句的基础上,体悟梅花的不同品格。难点对比分析两首词,感受作者所处时代、性格、经历及处世态度的不同,理解两首词不同的思想内涵。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有效预习,搜集资料,为两首词的学习打基础。课前布置预习要求:读,读准确,读出诗词的韵律感;认,认生字并组词(如著zhuó);查,查阅两首词的写作背景;想,思考两首咏梅词的不同之处。对比学习,通过搜集的资料,发散性思考陆游和毛泽东描写的各是一株怎样的梅花,从而从梅花的品格,自然而然过渡到托物言志写词的作者身上,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往往不够全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互相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想法更全面新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4分钟)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古诗词吗?古诗词韵律优美,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怪不得大家喜欢。那么谁愿意背首古诗让大家感受感受?除了古诗,你们会背诵词吗?你们会背这么多古诗词,可真是太棒了!今天呀,我们就一起走进两首咏梅词《卜算子·咏梅》,去感受一下凌寒独放、暗香幽远的梅花吧!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书空、齐读。指名回答(学生会背的古诗有:《望庐山瀑布》、《登岳阳楼》、《题西林壁》等;词有:《清平乐·村居》、《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同学们,课下我们已经预习了本课课文和字词,谁自告奋勇给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卜算子咏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