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阅读课本提高解题能力
◇李小孩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
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自主探究的关键是
会阅读教课书,能读懂题意、能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关键词】数学阅读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说明阅读
的重要性,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
流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既符合现
代“终身学习”的要求,又有助于个别化学习,实现素质
教育的目标;在数学阅读中,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探索规
律、锻炼思维,还通过数学图形、数学语言和数学规律,
感知无穷的数学美;不仅提升了阅读能力,也培养了独立
钻研的精神。那么在数学学习中怎样去阅读数学课本,才
能提高解题能力呢?
一、在阅读中思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
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
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
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实现由浅入深
的转化。在阅读中思考时,常常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而
局限于表面的东西,不善于分析、类比、转化、联想。常
常因某一知识点未考虑到,而出现思维受阻,失去思考的兴
趣,挫伤阅读思考的主动性,导致读而不思,严重制约着阅
读能力的发展。阅读中思考要做到以下几点:
。阅读数学课本时,应当边读边思,力求
理解,弄懂书中所说的每一个概念的含义和题中已知、未
知及其相互关系。阅读时应当每一句话都进行推敲,看它
想告诉什么?从中能得出什么?边读边画边思考。在题读
完之后,再联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出相互间的联系,
或通过类比、回忆、猜想以便问题解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
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意思是要
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在阅读中将所谓分散、凌乱的各个知
识点集合成一个问题板块,使之思路清晰,易于解决。
⒊找出问题。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四类:一类是
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或不
完整,提出异议或补充;一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
够,因而存在不懂的问题;一类是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去
认真思考或探究,而只是提出问题不去分析问题;一类是
提出的问题根本就不可能(不存在)或无法解决,只是随便
想想而已。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就会走向正确的学习轨
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环往复,学
起来就不会枯燥乏味。
二、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阅读数学教科书就是
通过阅读,在有关名词、俗语、定理、公式、性质等相关
-54 -
的问题中获取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
有用的信息。如果不掌握这些相关的信息,那么阅读数学
课本就变成了“走马观花”一无所获。有的学生之所以数
学差,其原因多数是阅读能力差,没有掌握常见的数学名
词、俗语、定理、公式、性质等,而这些概念又是组成数
学问题的“细胞”,也是解决问题的阶梯。在阅读中,如
果只读不思,那么其效等于零;如果只读不回忆,那么将
糊涂一片。在阅读中不仅要掌握相关概念,还要掌握相关
概念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读得进,探得明。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阅读课本提高解题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