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胜地感受红色情怀--游井冈山有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革命胜地感受红色情怀--游井冈山有感在中国,井冈山这个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领秋收起义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这里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命摇篮”的盛誉。自己有幸随团登上了巍巍井冈。井冈山群山连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沿山路盘旋而上,山高路窄,弯多坡陡,我们到来的季节正是映山红刚刚盛开的季节。穿行在群山之间,看流云涌动,听溪流潺潺,观瀑布飞流直下,你不得不叹服井冈山的壮丽多姿。井冈山有五井,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皆因被群山环绕、宛若井状而得名,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庄,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到达这里。这里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屋里有一堵被敌人枪炮打得伤痕累累的残墙,是1929年2月,这栋房屋被敌人烧毁时仅剩的,1960年按原貌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新旧对比,敌人对井冈山的疯狂烧杀和红军的殊死拼搏便昭然若现,成为历史的见证。红军小道,蜿蜒在树木茂盛的崇山峻岭中,是井冈山军民为运送粮食和枪枝弹药,披荆斩棘,踏出的一条羊肠小道。走在红军走过的小道上,我们无比激动和自豪。这条小道漫长曲折,起伏不平,虽被铺上了石块,在陡峭处修建了台阶,比当时的红军小道拓宽了许多,好走许多,但有的地方在悬崖峭壁上,只有一尺宽,稍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谷,有的地方须弯腰驼背行走,因为头一抬,就可能碰到山崖。我们提心吊胆,小心谨慎,虽轻装而行,走走歇歇,但个个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回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我们在晴天丽日里,徒手走,就疲惫不堪,井冈山军民却更多地要在雨雪天气或天黑时,挑着上百斤的粮食或弹药上山,该是何等艰难。是呀,走过先烈走过的路,才真切体会到“崎岖”的涵义、“跋涉”的艰辛、“艰苦卓绝”的可贵和信念坚定的强大力量。此次井冈山之行,我们还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黄洋界纪念碑、黄洋界哨口工事和小井红军医院等红色旅游景点。站在黄洋界的纪念碑下,好象听到隆隆的炮声在耳边回响;走在小井红军医院的走廊,好象看到硝烟中医务工作者在不停地忙碌。“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黄洋界处在深山狭地,因为有了红军,有了黄洋界保卫战,有了毛泽东的诗词而名扬四海。立于黄洋界哨口,眺望那伟岸雄浑、逶迤起伏的山势,自己仿佛置身于“鼓角相闻”的古战场。从这里,不仅走出包括毛泽东、朱德、陈毅、粟裕等人在内的许多开国元勋,成为璀璨将星升起的地方,还走出了多少我们不知名的井冈英雄,他们的鲜血播洒在共和国创建征程的山山水水中。游览井冈山,聆听当年井冈山的故事,太多的震憾,太多的感慨。真的感觉井冈山精神的来之不易,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升

革命胜地感受红色情怀--游井冈山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