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阿Q正传教案.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阿Q正传教案.docx《阿Q正传》教案教学目标(一) 透过艺术形象领会思想内容,学习鲁迅清醒的识别能力和热切的爱国情怀。(二)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心理描写展示人物性格;通过对比刻画人物性格;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示性格。(三) 理解本文讽刺手法的运用。(四) 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重点分析:(一) 讲明写作意图。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有二: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二) 导入新课。1.《呐喊》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农村和村镇的面貌;塑造了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城市贫民(《药》)、人力车夫(《一件小事》)、被压迫农民(《故乡》、《风波》)等形象。取名《呐喊》是要以呐喊声“惊起较为清醒的儿个人”,破毁“铁屋子”并“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鲁迅提出革命必须唤醒民众和自觉地“听将令”,体现了鲁迅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热切的爱国之心。今天所讲的《阿Q正传》,也饱含了鲁迅的这种思想感情。分析课文时请注意,这种感情是如何渗透其中的。2・教师简介《阿Q正传》有关材料:《阿Q正传》写于1921年12月〜1922年2月间,以巴人的笔名分章刊载于《晨报副刊》,后收进《呐喊》。全文共9章(见课文注解)。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未庄为背景,塑造了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贫苦农民阿Q的形象。在鲁迅心目中,这个阿Q“该是30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不过没有流氓样,也不像瘪三样”。(鲁迅《寄〈戏〉周刊编者信》)他贫穷而地位低下,“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连姓也没有。“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只要他帮忙,只拿他开玩笑。”他自尊自大,明明穷,和人口角时偏要瞪着眼说:“我们先前一一比你阔的多啦!”或“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当别人嘲笑他的癞头疮时,他就报复“你还不配……”,被别人打了,他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o现实吃了亏,但他这样一想,精神上得胜了,于是也就心满意足了。当打不过别人,口头上也不能占上风时,他又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有这“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于是又得胜了。他还欺软怕硬,“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学,气力小的他便打”,受了别人的欺,他就欺小尼姑,打比他更瘦弱的小D。当辛亥革命波及未庄时,他也要“投降”革命,结果被糊里糊涂抓去枪毙了。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课文选的第七章“革命”和第八章“不准革命”,讲的是阿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遭遇。在他回未庄“投降”革命之前,阿Q因为向女佣吴妈求爱闯了大祸,全镇的人把他当作怪物,谁也不再请他做工,他在未庄断了谋生的路,只好游荡到城里去。在城里加入了小偷的队伍,一次偷东西出事了,于是他连夜爬墙出城,逃回未庄。正当走投无路之时,辛亥革命波及到了未庄。梳理课文内容。第1部分:革命未庄风传革命①未庄闭塞落后 ②全村人心摇动 ③反动势力勾结阿Q宣布革命①阿Q对革命的态度②③阿Q在革命中的表现封建势力投机革命①样样都照旧 ②反动势力迅速联合 ③静修庵的假革命丑剧第2部分:不准革命未庄没有革命①城里剪辫子 ②未庄盘辫子 ③阿Q学盘辫假洋鬼子不准革命①赵家父了投机革命②阿Q投革命党被赶出③阿Q革命幻想破灭阿Q痛恨造反,起心告状讨论为何从乌篷船开始写起?明确:①从乌篷船写起,是形象化的开头;载来了辛亥革命的信息;透露了举人老爷转移财物,引起小镇的议论,消息得以传开。②Id期的详细点明为了突出时代背景。结合注解:1911年11月4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已25天。中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由“改良”转变到“革命”,引起了社会巨大的震动。当时离未庄最近的县城绍兴也己宣布光复。但未庄仍是静悄悄的。用宣统年历更衬托这里的未开化,死气沉沉。消息传來在未庄如死水中丢进了颗石子,引起了一点波澜。未庄人“大不安”了,人心动摇,谣言旺盛。但他们对辛亥革命全然不了解,只有一点戏里的武打场面和“反清复明”口号的模糊印象。(四)分析人物形象。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说:“鲁迅在这篇小说里面,主要是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阶级特征、性格特征的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在分析阿Q这一形象时应突出两点:一是应抓住他革命的全程,二是应把他的主要特征一一精神胜利法突出来。提问:阿Q前后有哪些“革命行动”?他的心理变化又是怎样?(课文中找出这些段落),作者如何描写他的精神胜利法?讨论

阿Q正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19-05-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