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认知语言学对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的启示.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认知语言学对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的启示.docx认知语言学对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的启示包蕾李维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汉语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由于本身语言的特点,包含丰富的模糊语言,对翻译构成了困难,根据认知语言学,翻译模糊语言时需要考虑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社会现实和认知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中的模糊词语,并更准确地翻译成译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文学作品;模糊语言;翻译;作者简介:包蕾(1979—),女,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收稿日期:2017-6-12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语义模糊现象”(项目编号:2015SJD079)TranslationofVagueLanguageinLiteraryWorksundertheCognitiveLinguisticsBAOLeiLIWeiCollegeofForeignStudies,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Abstract:Becauseoftheirownlinguisticfeatures,Chineseliteraryworks,especiallyprosearticles,,duringtheprocessoftranslatingvaguelanguage,:cognitivelinguistics;literaryworks;vagueIanguage;tremslation;Received:2017-6-12引言模糊语言广泛地存在于各种语言文字中,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特征,一种语言内部的模糊词语对人们的交流并不会构成障碍,这是由于交流双方处于相似的认知环境屮,但是在两种语言进行翻译的时候有些模糊词语给译者带來了困难,这是由于两种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和社会因素都有很大的区别,译者和原作者处于两种认知环境,想要得到完全对等的翻译是不可能的。文学作品因为审美的需要,比其它的文学体裁具有更明显的模糊性,而且恰恰是模糊性增加了文学的魅力,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往往需要译者更多地关注如何翻译作品中的模糊词语,散文因为有形散的特点,模糊词语的运用更多,对于这些词语的翻译直接影响到文章整体的意境。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对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从认知的角度阐释模糊语言的翻译过程。一、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指导意义语言和认知是有内在的联系的,语言本身就是在人类和现实世界互动认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现实世界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认知才是语言发展的途径,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就是“现实 认知 语言”,语言的形成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其中人类对现实的体验是客观的,而对现实的认知加工是主观的,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才形成了语言。翻译涉及两种语言和文化,翻译过程屮译者需要对两种语言进行转换,也必然会涉及两种语言背后的社会现实,也会涉及两种语言形成必需的认知活动,这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认知活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必然会对翻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原文是原作者对现实认知之后形成的语言,译者需要首先理解原文背后的现实,尽量感知原作者的认知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原文的语言,在翻译时译者必定会运用自

认知语言学对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