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波市委宁市人民政府.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若干意见(送审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经济形势,扎实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加快工业强市建设,特提出以下若干意见。一、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一)全面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含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超出国家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上部分的地方税收贡献,全部奖励给企业用于加快发展。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自创立之日起3年内免征、第4~5年减半征收水利建设基金。凡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无论采取查账征收还是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均可按规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凡列入实施差别化电价政策的企业,原则上不享受市级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二)继续实施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暂时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按审批权限批准后,允许缓缴应由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2014年底前临时性下浮由企业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四项社会保险费2个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定点培训机构岗位技能培训或企业自主培训定点单位可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建立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科学调整机制,2014至2015年暂缓上调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三)严格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建立和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并对外公开;凡目录清单之外的涉企收费,一律不得执行。从严审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2015年底前,全市暂停出台新增企业各类成本的政策规定。切实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收费,个别确需实行政府定价、指导价的行政审批前置服务实行政府定价目录管理,严格核定服务成本,制定服务价格。明显降低电、水、蒸汽、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开口费。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收费减免措施,将暂免小微企业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改为长期措施。坚决查处各种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规行为,严禁以各种方式强制企业赞助捐赠、订购报刊、参加培训、加入社团、指定服务,严禁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利用行政资源强制收取费用等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予以曝光,并按照法律法规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建立企业负担调查信息平台,完善举报和反馈机制。二、提升“宁波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整体水平(四)积极开展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全面推进“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制造方式,切实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争取至2016年底,全市规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13年提高30%以上。坚持“应用引领、政府推动、企业主体、集成创新、试点突破”的原则,每年选择2~3个劳动密集型特色块状产业开展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智能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在全市特色块状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成套高端装备制造自主设计研发、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链式发展模式,推进智慧制造产业发展取得实效。2014年起,连续三年每年统筹新增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扶持以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为目标的技术改造项目,加大对示范作用显著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扶持力度,奖励装备制造业首台(套)制造和应用企业,扶持一批工业机器人、机联网和厂联网应用示范企业。(五)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制度,促进财政科技资金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与进步,重点围绕新材料、生命健康、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顶层设计,积极组织国内(外)产学研协同科技攻关。充分发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工研院)、北方材料院等大院大所对产业技术创新与进步的基础作用,推动国家(宁波)智能装备检测中心、清华大学(宁波)电子信息研究院(中心)等各类高端产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的引进共建。建立完善科技支撑引领工业经济发展的创新导向政策链,加快形成“研发-转化-应用”一体化、链条式推进的创新发展格局。(六)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全面启动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着力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机遇。积极开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能力建设推广计划,力争每年有20家企业列入市级以上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贯标试点企业,每年有500家以上企业

中共宁波市委宁市人民政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