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
了解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
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青少年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
青少年受到的心理、精神上的伤害。
【教学方法】
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
播放动画:路遇歹徒
2002年8月27日晚,沈阳市一名19岁的应届毕业生任凯(当年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在从其姥姥家回家的路上,路遇两名歹徒欲抢劫其手机,该青年与两个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后身亡。
文字材料:
1998年11月18日深夜,发生在北京的“流星雨事件”,在全国引起强烈震动。一位14岁的少女凌晨外出观看流星雨,被人诱骗到一公园隐蔽处惨遭杀害。这个事件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请同学们思考:
(1)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到他们(青少年)遭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不法分子的侵害。
(2)青少年所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方面?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
教师过渡:任凯和14岁的少女受到的侵害来自社会,这些侵害不仅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还剥夺了他们的生命。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青少年侵害和保护的内容。
方法二:(备选)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西安南郊某中学的两名初三学生在上完补习课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被突然从路边冲出来的几个小青年截住,他们抓住两个学生的自行车车把,将两人胁持到一公里外的一条小巷中,其间不时施以拳脚。在这里,两个学生的电话卡、手表、笔记本、钢笔等全部被搜走,其中一位的毛衣被强行脱掉拿走,身上的100多元钱被抢。另一个学生因为身上只有5毛钱而遭到了更多殴打。几个小青年还逼问出两位学生的姓名、所在学校、班级以及家庭详细住址,并威胁不许报案,否则将
“收拾你和你家人”。
请学生根据课前调查和以上材料,展现小品《在放学路上》。(学生根据在放学路上被抢钱、抢自行车或受高年级同学欺侮的事件自编小品,导入侵害话题。)
【新课教学】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板书)
一、种种侵害 (板书)
学生分组讨论:略。
提问:青少年所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教师归纳:青少年可能受到来自几方面的侵害:来自意外事故的侵害;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侵害,如: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家长忙于生计,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不幸发生意外,摔伤、烧伤、烫伤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各种形式的欺凌、暴力伤害、言语恐吓、勒索、取笑他人等。这些都是对青少年的侵害。
(1)来自意外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