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建议.docx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涵盖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部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既保留村庄原有肌理,又各显特色,成为当下亟需破解的难题。笔者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意见。 ,辖5个街道19个乡镇、276个行政村,户籍人口67万。独特的山水资源、人文风光,为富阳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条件。 2003年开始,富阳区开展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率先完成了省百千工程村庄重点整治全覆盖。从村庄整治—美丽乡村—美丽富阳—美好生活的建设历程,富阳区走出了一条符合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从2011年起,富阳区根据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部署,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目标,因地制宜,把富春山居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加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有力举措,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和样板作用。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全面开展以中心村、精品村和历史文化村落等为主要节点,以富春江景观带为轴线的连线成片创建,在域内形成一个处处有风景,村村有欢笑的幸福农村格局。相继完成的富春街道拔山村、春江街道春江村等40个杭州市级精品村创建任务,注重保持农村的特点、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注重特色与个性,样板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32个中心村的人口集聚与居住服务功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等已初步显现,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 4个杭派民居文村村、东梓关村、望仙村、秉贤村各具特色。特别是近年来,一个以精品线路为基础,以特色村建设为重点,以历史文化村、风情小镇为中心,杭派民居建设为亮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正蓬勃展开。 ,发展农村、繁荣农村尤为关键。当前,富阳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虽已呈燎原之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乡镇间开展不平衡从全区24个乡镇街道的建设进程看,总体不平衡。主要原因是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用地指标落实有难度等。 2建设标准不高从过去广覆盖的百千工程,到现在的精品村、特色村建设,应该说已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但总体看,不少村只注重外观建设和面子工程。如,花大价钱购买大石块、建大牌坊,村口打造的高大上,但涉及村民拆迁安置、管道开挖、一户多宅和搭建物清理等难点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部分乡镇街道、村受地域及自身认识等限制,对建设标准把关不严、要求不高、管理不善、流于形色等,尤其是设计环节,没有结合村落本身的人文地理和资源优势,呈现千村一面的局面。 3运维管护力量不足虽然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但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加上多年来存在的重建设、轻管护的思想,导致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维修、运行管护等跟不上。如路灯和文体破损、管道泄漏、绿化缺失等。 4制约因素仍在虽然在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中,政策、资金、项目向中心村、美丽乡村倾斜,但用地困难、村民理解和支持不够、环保意识不强、专业技术力量缺失、人才引进难等问题依然如故。 ,强化规划引领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