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文写作的认识和体会
一、公文对事业发展和个人进步十分重要,我们应高度重视
1、公文的概念。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的的重要工具。
2、公文的特点。一是权威性强;二是用途广;三是作用大。
二、公文写作有基本规律,我们应认真遵循
(一)符合行文规则。一方面,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一方面,行文应根据隶属关系、职权范围和工作需要,采取合适的文种。一般来说,行文关系有三种:一是上下级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二是上下级之间业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三是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
(二)明确表达主旨。确定公文主旨,重在领会好领导意图。一是要结合现实的社会背景去领会领导同志的意图。二是要结合现实的中心工作去领会领导意图。三是要结合党和国家现行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精神领会领导同志的意图。
(三)合理安排结构。一篇好的公文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在结构安排上要注意四点。一是必须准确反映公务活动的内在本质和联系。二是必须服务于公文主旨的需要。三是必须适合公文的不同体式。四是必须符合公务活动认识上的思维逻辑。
(四)精心选用材料。注意准、实、新、特。准,就是要准确无误、言之有理。实,就是要真实充实、言之有物。新,就是要富有时代性、言之有味。特,就是要特色鲜明、言之有已。
(五)讲究语言运用。注意表达无误、平实易懂、严谨庄重、简洁精炼、鲜明生动。
一要正确运用概念。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市委、市政府把“百万农户致富工程”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环节……。
---概念的内涵不准确,或者是对“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的理解错误,或者是对“环节”的理解错误。
例:从现在情况看,现代农业主要是设施农业。
----外延过窄。
例: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成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了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和大学教育的发展。
-----外延过宽。
例:要把社会保障、综治信访、农业生产、人居建设、计划生育服务、合作医疗、民政救济等事项,统一纳入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概念不当并列。顿号连接的概念,原则上是并列关系。从是否并列的角度讲,此句中的“农业生产、人居建设”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不并列;从概念的内涵上讲,“农业生产”和“人居建设”都有人在野外、室外活动的意思,不可能纳入服务中心办理。
二要正确运用判断。写作中,判断句的错误通常是对所判断对象的性质定位不准确。
例:劳动模范是一种无形资产,不仅可以带来社会效益,而且能够创造经济效益。
----第一句是把“劳动模范”概念内涵限定为“荣誉称号”,第二句却把“劳动模范”限定为“劳动者”。
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生态建设的薄弱环节。
---判断的主项与谓项性质要相同。
对公文写作的认识和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