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乾坤,流行鼠标进行时一、再回首鼠标成型之路现在的鼠标尽管千变万化,但大体造型还是差不多的。那么这个造型是怎么来的呢?时间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个从UC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机工程系毕业的工程师叫做DougEngelbat,二战期间他从事的是雷达技师的职务,因此有机会接触到了多种计算机输入设备,但不是真正的鼠标;DougEngelbat设想要制造出一个比键盘更好操作也更容易的输入设备,puterConference展示了他的新发明也就是真正鼠标的雏形,因此DougEngelbat被后来人誉为“现代鼠标之父”。但这种新发明并未在主流市场流行起来,沉寂了一段时间后,直到1983年苹果公司的Lisa发布,又历经数年之后鼠标的基本造型才逐步定下来。二、两大家族及名品鼠标鼠标的家族非常简单,从工作原理剖析主要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自1968年12月9日,第一个鼠标正式露面以来,机械式滚球鼠标统治桌面30余年,即便是后来的光学机械式鼠标(简称光机鼠标)还是机械鼠标的一个“变种”而已。这种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三部分组成,通过滚球带动两个不同方向的滚轴转动,滚轴上的栅格转动不断遮挡光线通过,形成电子计数,从而确定屏幕上的鼠标移动。由于它的定位机制仍是采用物理式的滚球方式,因此容易出现光标移动缓慢、定位不准等现象。而且,由于滚轴需要和接触面摩擦转动,因此这种鼠标需要十分平整的平面,才能良好的使用。并且橡胶球容易磨损,这种机械鼠标的寿命也较短,使用一段时间后,定位精度就会下降。最糟糕的是橡胶球容易粘附灰尘,要经常清洗。但经过30年来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机械式鼠标的技术和生产已经非常标准化,生产量大,成本极为低廉,鼠标的外形也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手感也很舒适,部分高档鼠标按钮的开关的寿命已达到了400万次。低端光学机械鼠标的市场价格仅有十几元钱,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使用的标准产品。三、国产精英:双飞燕2D机械鼠 2000年前后,正是这种2D机械鼠大为流行的年代,网吧和学校基本都在用一种非常廉价而且比较耐用的鼠标,那就是双飞燕2D机械鼠,十几、二十几块钱的价格让更多的用户选择了它。这种鼠标采用了标准PS/2接口,理论500DPI,左右对称设计,双键无滚轮,那时候网络还不是很流畅,主要用于浏览网页的滚轮也没有多大用处;加之机械滚轮结构维护简单,移动不顺了拆开来自己理理灰尘即可,所以这种鼠标的大行其道也是必然,至今甚至一些相对落后的学校机房还可以见到双飞燕2D鼠标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到光电鼠标时代后,双飞燕的光彩就突然一下子暗淡了。虽然双飞燕依然是国内市场上第二个推出光电鼠标的厂商,但由于不掌握核心的引擎技术,所以双飞燕在光电时期的产品失去了机械时代的品质,机械时代风光永远留在了回忆中。(图2) 其实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出现过第一代光电鼠标,1981年由Ducklyon和stevekirsch发明的这种没有滚球的鼠标采用光学定位,需要特殊的有栅格的鼠标垫,过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因此从诞生一段时间以来,光电鼠标始终作为一个高端产品而存在,没有广泛地推广开来。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鼠标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和辊柱,这类传感器
掌中乾坤,流行鼠标进行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