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现状概况
上海大学周边地区位于上海市祁连大场地区,地处宝山区西南部。该规划用地有两部分组成,分别位于上海大学南侧和西侧:南侧地块呈“L”形,北至上海大学,东起南陈路,南接楔形绿地,西达祁连山路,西北与规划中学和祁连居住小区相接,面积约69公顷;西侧地块位于祁连山路以东,上海大学以西,陈太路以南,聚丰园路以北,面积约28公顷。规划用地总面积97公顷。
走马塘横穿西侧地块,规划地块内河流以灌溉沟渠为主,时断时续,局部有较大水面。
现状土地使用以农村住宅、小型工业和公交保养场为主为主。住宅用地分布较自由零散,以三类居住用地为主。工业用地以二、三类用地为主,均可予以调整。其它尚有仓储、市政设施零星分布。
规划范围内现有大量农村住宅,布置比较凌乱,有些房屋比较破旧,属于应拆建筑。现有工业建筑中,多已破旧不堪,属于总体规划中应搬迁的工业。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上海宝山祁连大场地区规划》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三、规划目标与原则
规划以社会经济发展、祁连大场地区总体规划为依据,充分利用上海大学的辐射功能,面向21世纪,形成一个功能合理,布局紧凑,交通高效,环境优美,富有文化内涵,融商业、科研、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地区中心,成为宝山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与城市建设的新标志,以此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用地功能、道路系统、环境景观要与总体规划相衔接,协调一体。
,充分考虑上海大学在本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加强文化设施的配置,体现大学周边地区的风貌与特色。
,充分与楔形绿地绿地,提高人均绿地标准,系统组织城市广场、街头绿地、绿荫步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形成宜人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将其有效的组织到整体结构中。
,成片紧凑开发,提高土地效益。
,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和弹性,各地块应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规划结构
根据规划地块的用地特点以及与上海大学的关系,确定本次规划的结构特点为两核一轴。
本次规划强调空间的复合使用,以广场为中心,集合相应的功能设施,形成不同的发展核心。
商务科技功能核
在上海大学正门南侧依托上海大学的教学区与未来东部的科研区,布置科技开发功能核,此核接受上海大学的辐射功能最强,集商务办公、科技文化功能于一体,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商业文化功能核
在上海大学西侧,依托上海大学生活区和南面的祁连居住区、北面的锦秋加州居住区,发展为商业文化功能核,强调特色文化商业,作为祁连地区中心。
居住游憩滨水绿轴
在南面靠近楔形绿地的带形居住区内,规划贯穿东西的居住游憩滨水绿轴,布置各种社区公共设施、绿地及步行路,作为居民生活的公共开放绿带,成为社区发展的主轴线。
五、用地布局
根据地块的性质与功能定位,本规划地块以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为主,各类用地数量和比例详见用地平衡表。
(1)科技开发区
在南陈路东侧由北至
上海大学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