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主体人格视野下的曹文轩的成长小说
摘要:曹文轩是中国当代成长小说领域创作实绩斐然,影响极大的一位作家。曹文轩成长小说在选取的文学意象、营造的文学意境以及展现的人物世界等方面独具特点,写作主体人格的本我、自我、超我等要素构成了作者写作风格的生命内核。写作主体人格中的理想、伦理追求,审美价值取向等影响着曹文轩以现代人的理性,真实展现了儿童成长过程的无序与复杂,探讨了人的孤独本质、人与人之间恒在的隔膜等现代意识的主题。他又以对童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和真诚关怀,以温暖的古典悲悯情怀和一位儿童文学作家自觉的承担意识,将人生苦难写到深刻处,并升华出诗意的悲剧美,使作品闪耀着生命的、情感的、人格的、理想的光芒。
关键词:写作主体人格曹文轩成长小说悲悯情怀现代意识
从写作行为与文章构成的角度看,所谓“写作主体性”,是写作行为产生、展开、完成与美化的主导力量,也是写作成果的生命与灵魂。写作主体性的基本构成因素是:写作审美力、写作人格、写作精神,其中写作人格居于主导地位,是“写作者因为写作而理想化、人格化和审美化的精神自我形象中的主导性因素、力量”[1](P220)。
曹文轩是中国当代成长小说领域创作实绩斐然,影响极大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真实展现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无序与复杂。他以忧郁悲悯的人文情怀,以对童心的真诚了悟和关怀,通过儿童视角反映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进而展现人的本质生活领域。他又以自觉的承担意识,帮助儿童成长。这种理想化、人格化和审美化的精神构成了他写作行为的直接动力与推力,使他的作品闪耀着生命的、情感的、人格的、理想的光芒。
一、写作主体人格“本我”决定下的寄寓了儿童审美理想的文学意象
写作主体人格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写作气质、写作意志、写作兴趣、写作理想、写作伦理追求和审美价值取向等。在写作人格的生成构建中,写作气质、写作意志、写作兴趣可以视为写作人格的本我;写作理想和写作伦理追求则可视为写作人格的自我;而写作个性和写作审美价值取向可视为写作人格的超我。
写作气质是一种具有先天性因素的写作人格要素,以最隐秘的方式影响着写作人格的形成与方向性的成长,规范着写作意志和兴趣。曹文轩难忘苏北那个看似穷乡僻壤的故乡对他生命、心灵的滋养,那一段人生起点和生命经历也打下了他创作的精神底色。曹文轩小说中的意象给人以浓厚的民族沧桑感、历史感。陀螺、胡琴、蓝花、祠堂、青塔、红门、药寮……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曹文轩小说中的意象还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青铜葵花、白球鞋、小窝棚、重染的旧衣、缝纫机、小泥人、盖了大红章的笔记本……那是作者从早已逝去的童年生活――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北乡镇撷取的记忆。也许贫穷、苦难,但在一个儿童的视野中,又经过作者怀旧的过滤,无不洋溢着诗情和一种悲怆的美感。
曹文轩小说中的意象还洋溢着儿童式的丰富奇妙的幻想。《白栅栏》中那树纯白、清香的栀子花和美丽、温柔的年轻女老师交相辉映,它寄予了一个少年的美丽梦想和一个成长过程中的难言秘密。在《再见了,我的小星星》中,少年星星眼中、画中的“雅姐的太阳”,“像一颗饱满的果子,色泽鲜艳,又像盛在一柄银汤匙里的生的、流动着蛋黄,那汤匙不知怎么颤抖了一下,这流质溢出来,随风一吹,飘飘洒洒地落下,撒在河湾里”[2](P106);《青铜葵花》中,哑巴青铜冒着严寒用吹了
写作主体人格视野下的曹文轩的成长小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