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十章五官科中成药.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章五官科中成药五官科疾病五官科常见疾病有:鼻病、眼病、耳病及口腔疾病等。根据各疾病的不同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治疗的中成药也不一样。第一节治鼻病中成药中医认为,鼻司嗅觉,助发音,为肺之外窍,又为一身血脉所经。病因外因:风热寒湿;内因:肺、脾、胆、肾功能失常。常见鼻病有:鼻疔、鼻塞、鼻衄、鼻渊、鼻鼽、鼻窒等。临床表现各不相同。鼻渊(鼻窦炎):临床表现鼻流多量浊涕,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鼻鼽(qiú)(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突发或反复性发作性鼻塞过、鼻痒、喷嚏、鼻流清涕。鼻窒:是间歇性、效替性或持久性鼻塞或堵现象。还有鼻疔、:鼻窦炎口服液、鼻炎片、千柏鼻炎片、藿胆片等。鼻窦炎口服液【方源】《中国药典》2010年版【组成】辛夷,荆芥,薄荷,桔梗,柴胡,苍耳子,白芷,川芎,黄芩,栀子,茯苓,川木通,黄芪,龙胆草【功效】疏散风热,清热利湿,宣通鼻窍。【主治】风热犯肺、湿热内蕴所致的鼻塞不通,流黄稠涕;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见上述证候者。鼻窦炎口服液【方解】方中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辛散风邪,芳香通窍;柴胡疏肝利胆;龙胆草、栀子苦寒泻肝胆实火,兼可燥湿;木通、茯苓可化湿渗湿;桔梗载药上行,宣肺利气;黄芩甘温,能补肺脾之气。诸药合用,共奏辛散风邪,通利鼻窍之效。【规格】口服液,10毫升*6支【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20日为一疗程。【处方】千里光、卷柏、决明子、麻黄、羌活、白芷、川芎【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宣肺通窍。【主治】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凝滞气血所致的鼻塞,时轻时重,鼻痒气热,流涕黄稠,或持续鼻塞、嗅觉迟钝;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见上述证候者。【规格】每瓶100片【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千柏鼻炎片第二节治耳病中成药常见耳病有耳鸣耳聋、脓耳、眩晕等。耳鸣:自觉耳内鸣响的听觉幻觉。耳聋:听力减退,以耳鸣耳聋为主要症状。脓耳:又称聤耳、耳疳,是邪热上犯耳窍,血腐化脓所致。临床表现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等。代表药:耳聋左慈丸、滴耳油等。耳聋左慈丸【方源】《小儿药证直决》【处方】磁石(煅)、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制)、茯苓、牡丹皮、竹叶柴胡、泽泻【功效】滋肾平肝【主治】肝肾阴虚引起的耳鸣耳聋,头晕目眩。【规格】水蜜丸每10丸重1g;水蜜丸每15丸重3g;大蜜丸每丸重9g【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滴耳油【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用于肝经湿热上攻,耳鸣耳聋,耳内生疮,肿痛刺痒,破流脓水,久不收敛。【用法用量】滴耳用,先搽净脓水,每次2~3滴,一日3~5次。【禁忌】凡耳病如化脓性中耳炎出现头痛重者忌用。

第十章五官科中成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623466021
  • 文件大小3.42 MB
  • 时间2019-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