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偷自行车的人》影评.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班级:实验0903姓名:翁杨杨学号:2009160028相信几乎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多多少少有过被偷或是目睹小偷偷东西的刹那!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做小偷,但几乎每个人都有过遭偷的经历。对任何人而言,被偷都是不太舒服的经历。试想,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在一瞬间不属于自己了,怎么想都会感到郁闷的。就像之前姐姐刚买了一个星期的电动车,表嫂刚买的手机,我放在二战后的意大利正是满目疮痍,举步维艰,高失业率让整个罗马陷入了贫困与恐慌,每份卑微的工作都有无数人争先恐后(这让我不由得想到我国大城市中的人才市场)。罗马同许多城市一样,充斥失业和贫困,人们常常为一个工作机会争得头破血流。失业已有两年的里奇为了做这份工作,说服自己的老婆玛丽娅把家里唯一值点钱的陪嫁床单拿去当了,一家人只好睡光床垫,才赎回了先前为了吃饭而当掉的旧自行车。对里奇来说,这辆破车可是全家生计的重大命脉,也是唯一可赖以改变命运的寄托与希望。里奇六岁的小儿子布鲁诺对爸爸这辆破破烂烂的自行车视若珍宝,每天把车擦得光光亮,连多了个小小的坑洼都铭记于心,像个小男子汉子似的挥着手抱怨当铺伙计们对车子不够上心。他把对爸爸的崇拜全写在脸上,大清早父子两个都穿着粗布连身工装裤去上班,每人上身口袋里都插一个妈妈做的蛋饼卷当午饭,笑容灿烂,朝气蓬勃——崭新的一天,有工作、有收入的一天,就要开始。看完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一部很旧,带着胶片的划痕,把屏幕变成了旧幕布,声音沙哑,有被时间磨挫的遗迹的电影。就是这样的电影,没有蒙太奇效果,只有长镜头,只有旧时侯才有的朴实,就像电影里的父子俩。但在丢失东西后的反应上,不同的人就有着很大的区别了。财大气粗的人虽说丢了东西也会内分泌失调一会儿,但他们往往很快就将此事抛到脑后,因为对这些人而言为丢失的东西费心造成的损失要比失物本身更为严重。但对于那些穷的叮当响,省吃俭用才弄了个心仪已久的物件的人,遭了窃可就是断了他们的生路了。这些人丢了东西后内心会发生很恐怖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个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滋生源。不过可恨的是,古往今来遭窃最多的人恰恰是这些穷人,他们非但被偷,还经常面临被抢的危险。虽说历史上有过不少劫富济贫的故事,但是就像所有的流传下来的故事一样。正是因为它的稀少,所以才能得以流传。由此推断,和穷人遭窃的事相比这些故事只是九牛一毛而已。更可悲的是,富人遭窃后,依旧能做他们的富人,并且十之八九还是一如既往地良民。而穷人遭窃后,非但更穷了,并且十之五六有可能沦为偷穷人东西的贼人。如此循环,富人不见其少,穷人却日益增多,并且贼人的队伍也越发壮观了。用来维持全家生计的自行车被偷了,路完全断掉了吗?好在我们记住了车架号码,可以去寻找,在罗马的大街小巷,可以叫上朋友,细细检查所有的二手车市……没有找到,在雨中,又是徒劳。希望一直没有消失,偷车贼也找到了,却没有证据,更没有车子。旧希望的破灭紧接着是新希望的燃起,然后又是破灭。孩子一次次被人群挤开,却不会轻易走丢,孩子一个人走在河边,走在嘈杂的集市里,熟悉种种电影的观众,总认为下一个镜头就是孩子落水或被人拐走。不过电影里却如同现实社会,那些充斥在大多戏剧里的悲剧冲突不在这里,孩子平安回到爸爸身边,就像每一天。在一个个小的希望的破灭给人的冲击绝对不比一个灾难来的温和,小的希望连连破灭让人窒息,这种窒息可以消磨掉对希望的渴望,丢自行车的人也变

《偷自行车的人》影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