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殖梭鱼篇一:梭鱼的养殖技术梭鱼的养殖知识一、生态习性梭鱼是温热带浅海上、中层鱼类,喜生活在沿海近岸、河口、海湾等咸淡水水域,也可随潮进入淡水中。梭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海水、咸淡水和纯淡水中均能生活。梭鱼是喜暖性鱼类,但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也较广,梭鱼能在1-30℃的水域中生活,最适水温为12-25℃,℃。梭鱼对水温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在梭鱼人工育苗中,℃℃,并无不适表现,仔鱼能忍受7一9℃的日变化,未见不良影响。梭鱼对水质的改变也能较好适应,。二、摄食习性梭鱼的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以刮食沉积在底泥表面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一些丝状藻类、桡足类、多毛类、软体类和小型虾类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摄食如米糠、豆饼粉、花生饼粉、干水蚤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梭鱼的摄食强度,有昼夜、季节、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日周期中,昼、夜均摄食,但通常在黎明前后及日落前后的摄食强度大于夜间;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cm的梭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满食物,在生殖期和产卵洄游期,则很少摄食和不摄食。从季节上看,以春未夏初和秋季为摄食的旺盛季节,到了冬天,因水温降低,鱼进入越冬期,此时鱼摄食极少或停止摄食。三、疾病预防:梭鱼在养殖密度较低的情况下,病害发生概率较低,常见的疾病有肠炎病、水霉病等,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一是放养和捕捞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擦伤鱼体;二是要进行水体消毒,定期用二溴海因消毒剂克/立方米浓度进行全池泼洒以防病害的发生;三是要定期投喂无公害药饵,间隔15~20天,用大蒜头捣碎稀释后与饲料拌和制成药饵,添加量为饲料量的3%~10%,连续用3~5天,这样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虽然梭鱼的抵抗力很强但由于梭鱼病害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为了减少病害带来的养殖损失,必须要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要加强水质管理、科学合理的选择配合饲料、科学用药。篇二:梭鱼淡水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梭鱼淡水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梭鱼(Lizahaematocheila),又名赤眼鲻。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海水、咸淡水和淡水养殖的著名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是海、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据对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市场的调查,梭鱼活鱼平均价格在28元左右/kg,特别是其冷冻保鲜价格也在20元左右/kg。近年来,各地在梭鱼养殖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现将其养殖模式要点总结如下: 一、养殖条件环境条件养殖鱼池周围没有污染源,生态环境良好;水量充沛,水质良好;进排水渠道畅通;运输道路出入方便;生产用电有保障。池塘条件鱼池大小、形状无特殊要求,一般以面积8-15亩为宜。高产鱼池水深要在米左右。配套设施每亩按千瓦的动力配备增氧机,如10亩左右的鱼池可配1台3千瓦或2台千瓦的增氧机。根据池塘面积大小,配1台或多台自动投料机。二、苗种放养放养前准备苗种来源一是收集海边捕捞的天然梭鱼苗,经培育和淡化,可直接进入淡水鱼池中养殖。二是来自人工育苗场培育的鱼苗。人工苗规格整齐,便于管理;天然苗价格相对低,但要彻底清除其中的肉食性野杂鱼类。池塘准备苗种放养前,先对池塘进行清整与消毒。鱼塘清整就是修整池埂池坡,铲除鱼池四周杂草,清除塘中过多的淤泥,并充分曝晒池底。一般池底肥泥层保持在5-10cm为好。池塘清毒就是要杀死鱼塘中的病菌和敌害生物。一般在鱼种下塘前10-15天前进行。常用清塘药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消毒时,鱼塘留水5~10cm,每亩撒入生石灰60公斤;或者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0~30克。清塘后三天加注新水,水位80-100cm。为防有害生物的入侵,加注新水时要用筛网过滤。放养模式主养模式一般3月中旬,亩均放养规格25-50克/尾的一龄梭鱼鱼种1000~1200尾;年底亩产梭鱼500~600kg。并根据池塘载鱼能力,还可搭配放养银鲫、花白鲢等其它鱼种。混养模式亩均放养规格25-50克/尾的一龄梭鱼种400-600尾、规格40-60克/尾的异育银鲫500-800尾;并搭配花白鲢等鱼种或南美白对虾。一年两茬养殖模式第1茬养梭鱼成鱼,春节前放养大规格鱼种。其中,放养的苗种规格:梭鱼150-250克/尾、花白鲢300-500克/尾、银鲫100-150克/尾。这样,6月上旬前几乎所有品种均达到上市规格。第2茬养殖在7月初开始,放养南美白对虾和梭鱼夏花等,也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养殖青虾等品种。放养技术科学搭配养殖品种,提高池塘产出效益。市场上不同鱼类的价格不一样,甚至相差很大,而它们在养殖过程中增同样体重所耗饲料成本却差不了多少。因此,根据当地水产品市场价格,在鱼池中套养经济价值高的品种,如银鲫、黄颡鱼、甲鱼、河蟹
怎样养殖梭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