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1965年5月)快乐课堂经典必读诗词.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1965年5月)快乐课堂经典必读诗词读毛泽东诗词,只是欣赏诗词的语言美,那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品味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精神:大度、乐观、自信……*《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1965年5月)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题解】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毛泽东乘车重上井冈山,并在山上住了八天。五月二十九日,他在井冈山前的小坪场上接见了当地干部群众一千七百余人。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七六年一月号。注释〔重上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二十二日,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二十五日写了这首词。二十九日下山。〔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人寰)人世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这次重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八年,作者却觉得只是弹一下指、挥一下手的短时间。〔九天揽月〕九天,天的极高处。《孙子·形》:“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揽月,摘取月亮。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同揽。〔捉鳖〕喻擒拿敌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译文】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上井冈山。起了千里来访寻这旧地,哪里还有半点它昨日的容颜。到处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便没有任何险处可看了。风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鳖,谈笑间高奏凯歌把师还。世上绝无困难事,只要下定决心去登攀。【赏析】自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至今(即1965年5月),屈指算来已有38年了。而第二年(即1966),“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要轰然发动。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1965至1966这一年中,内心蕴含了多少风云,激起过多少波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它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溶于一炉,既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又不乏明快活泼、生动细致的景物描写,慷慨激昂,与词人一贯的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一脉相承。作品鉴赏1上阕,诗人一来就凌空扔出五个掷地有声的大字:“久有凌云志”,这几个字有怀念往昔从小到大的远大革命抱负,也有展望今天及未来的更壮阔的继续革命的理想。接着立马让这“凌云志”落到了实处,这“凌云志”并非书生谈兵,随空远飘,而是脚踏实地,从千里之行始于脚下,合抱之木生于毫米的最基本入手,建立井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1965年5月)快乐课堂经典必读诗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花世界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