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一个“不信派”的标本——《丁光训文集》评析之三一个“不信派”的标本——《丁光训文集》评析之三■李信源五丁光训的人论基督教神学人论,是以圣经启示为总原则,来描述人的本性、人与神的关系、人的起源以及人的终极命运的理论系统。任何一种背离圣经启示的人论,都不能被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督教人论。当然,人本的人论和歪曲圣经启示的人论,也可以构成形形色色的理论系统,但它们并不能对“人”提供真实而合理的解释。丁光训先生的人论是人本主义的人论,也是歪曲圣经启示的人论。这个“人论”与前述之“上帝观”和“基督论”一起构成了丁氏“神学思考”的三大支柱。在《丁光训文集》中,虽然丁氏常常把关於“人”的讨论,巧妙地隐藏在对“上帝”和“基督”的论述中,但读者不难看出,“人”才是丁光训先生所关注的中心。与“上帝”和“基督”被处理成抽象的“宇宙原则”不同,对丁氏来说,“人”是一个真实的、现实的、具体的存在。如果必须提到“终极关怀”的话,在丁的心目中,它指的就是“人”。按照圣经启示,基督教人论在人与神的关系中完整地描述了人的状况:神照著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人因悖逆神而堕落成为罪人;罪因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罪人的结局就是死;罪人自己救不了自己,因为他不能除去自己的罪性;神因著对人的爱,要把死在过犯罪恶中的人拯救出来,就差派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死在十字架上为人赎罪,既免去了神的愤怒,也使神的爱和公义得到了维护;所有以信心接受这位从死里复活的耶稣为救主的人,都可以与神和好,成为新人;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与圣洁,并有永生。但丁光训先生的人论不是这样。他为了“人”的缘故,先“想像”出一个并非圣经所启示的“上帝”(参前述之丁氏“上帝观”),然後再把“人”放在与这个“上帝”的关系中来讨论。在这样的讨论中,“上帝”的形像虽然背景广阔(即所谓“整个宇宙”)和充满诗意(诸如“宇宙中的爱者”等等),但却抽象、空洞、无力;相比之下,“人”在自己的进化史中,一步步由“半成品”走向“成品”,走向完美,倒显得更真实、更高贵、更具有宇宙中心的地位了。圣经中一个强烈的信息是,没有神的启示,人就无法认识上帝并进而认识人自己。加尔文正是根据这样的真理,指出“人若不先思想神的性格,继而观察自己,就得不到真正的自我认识……我们因与生俱来的骄傲,总以为自己是公正、无辜、圣洁和聪明的;除非我们因证据确凿而深知自己的不义、邪恶、愚蠢和卑污的话,我们若只注意自己而不也注意主,就不能有这种判断,因为唯有上帝是这种判断的准绳。”(《基督教要义》)。遗憾的是,丁光训自己制造了一个错误的“判断的准绳”,如此一来,他的“神学思考”实际上就变成一种荒谬的“人学思考”。首先,丁光训在人的有罪性问题上那种躲躲闪闪的言词,无法掩饰他实际上要否定圣经意义上人的罪性的态度。丁氏《文集》的行文中,一般包括掩饰性和实质性两类语言,这给读者带来一些分辨上的困难。前一类如断章取义地引一些经文,或蜻蜓点水似地提一两个似乎“正确”的观点;後一类语言则为了倾力表达他的信仰实质(这样,当读者看到丁的某个观点或某段文字,在好多篇文章中反复出现,就不会感到奇怪)。同样,关於“罪”,读者在《文集》中也可以读到三几处掩饰性(因而也更具迷惑性)的文字,比如,
一个“不信派”的标本——《丁光训文集》评析之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