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政党第一节政党理论一、政党及其历史演变二、政党的类型三、政党的基本功能四、政党的适应性一、政党及其历史演变1、政党的定义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才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政治组织。2、特性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3、政党与利益集团的区别4、政党形成的历史政党和利益集团的区别反映的利益不同:阶级—跨阶级奋斗目标不同:政权决策—影响决策组织性质不同:政治组织—社会性组织实现目标的途径不同:竞选组阁—游说竞选策略不同:本党候选人—多党派候选人政党形成的历史“在政治生活中,共同的敌意几乎总是友谊的基础。”——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英国政党的形成现代政党最初诞生于英国。1640年英国议会就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问题而形成了宫廷党和民权党两大派系。1679年,在关于王位继承权的争论中,支持宫廷党的人被反对者斥为“托利”(torry,意为歹徒,爱尔兰骂人的话);支持民权党的人被反对者斥为“辉格”(whig,意为强盗,苏格兰骂人的话)。1688年光荣革命后,两党同意在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33年,托利党正式定名为保守党,辉格党定名为自由党,并形成了两党轮流执政的惯例。直到1866年后工党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美国政党的形成18世纪独立战争胜利初期,在议会中相互争斗着的两个政治派别发生了冲突,一派以汉密尔顿为首,他们拥护宪法,主张联邦中央政府集权,故被称为“联邦党”(FederalistParty),另一派以杰斐逊为首,他们强烈反对中央集权,要求维护各州的民主权利,故被称为“反联邦党”或“民主共和党(Democratic-RepublicanParty)。南北战争期间,一个新的政党——共和党(RepublicanParty)产生,它与民主党(DemocraticParty)一起成为美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各国政党的出现法国的现代政党是在1870年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出现;法国的现代政党则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出现的。斐扬党人主张实行君主制;吉伦特派和山岳党人则主张废除君主制。拿破仑执政后,法国政坛又出现了保皇派、温和派和激进派。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后,国会中基本分为保皇党、共和党和社会党,这种左中右的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德国政党则在民族国家产生后出现;在普鲁士时期,于1861年出现了主张德国统一的进步党(1884年改称自由思想党),1865年德国南部出现了主张民主的人民党,1869年出现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876年在原保守党基础上组建了全国性的政党德意志保守党。魏玛共和国后,开始实行普选制和比例代表制,议会内的政党多达30多个,希特勒上台后,宣布除纳粹党外其他一切政党非法。二战结束后,较有活力的政党有20多个。各国政党的出现日本的政党在明治维新后出现;1874年成立了日本最初的政党爱国社。1875年,爱国社与其他政党联合成立了全国性政党,名称未变。1880年,爱国社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国会开设期同盟,取代了原来了爱国社,次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自由党,1882年又成立了代表工商界利益的立宪改进党。二战之后,日本形成了多党林立的局面,1995年出现了右派政党大联合和左派政党大联合的局面,此后自民党一党独大,政党斗争主要表现为自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1990年代以后,再次进入多党竞争的局面。俄罗斯则于1990年2月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塞缪尔·亨廷顿:政党发展规律的四阶段模式宗派阶段:通常为政党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少数政治精英以其野心在短暂联合下展开权力斗争,在议会内部形成不同派别。如果没有议会,主宰局势的政党往往会变成革命密谋集团。两极化阶段:议会中的派系与社会势力联合组成政党,形成两极化格局。如果革命性政党要改变现行制度,那么国家中政治力量很可能会分化成革命派和反革命派。扩展阶段:政治领袖通过各种办法得到群众的拥护,以实现自己控制政权的目标。在革命模式或民族主义模式中,革命性的政党尽力号召群众,通过获得民众的支持来推翻现有体制或驱逐帝国主义,实现自己的目标。制度化阶段:在议会内部发展出来的政党常常会形成两党制,如果有外力介入则会形成多党制,而革命性的政党则会建立起一党制或一党为主的政党制度。二、政党的类型1、政党的阶级属性(工人阶级政党、资产阶级政党)2、政党的法律地位(合法政党、非法政党)3、政党是否掌握政权(执政党、参政党、在野党)4、政党在议会中占有议席的数量(多数党和少数党)5、政党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倾向(保守政党、激进政党、中间政党)6、综
第六章 政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