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水历山原生态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目录
总则 1
一、规划性质 1
二、规划原则 1
三、规划依据 2
四、规划目标 3
五、规划范围与期限 3
第一章基础条件分析 4
一、规划区发展现状分析 4
二、规划区资源条件分析 6
三、规划区市场分析 11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定位 14
一、上位规划的启示 14
二、发展目标 14
三、主题定位 15
四、旅游产品设计 16
第三章总体布局与土地利用 17
一、功能结构 17
二、景区划分 18
三、用地总体规划 19
第四章容量控制与环境保护 20
一、生态容量 20
二、游客容量 20
三、环境质量保护 23
四、能源利用规划 26
第五章景区详细规划与控制 27
一、下川景区详细规划 27
二、东川景区详细规划 36
三、东西峡景区详细规划 39
第六章专项规划 41
一、景观生态保护与培育规划 41
二、道路交通规划 42
三、安全规划 42
四、环卫规划 43
五、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44
第七章建设时序与投资估算 49
一、建设时序 49
二、投资估算 49
三、市场效益预测 55
总则
一、规划性质
《山西省沁水历山原生态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属于沁水县历山原生态农耕旅游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区内发展提供指导。在规划区内进行的与旅游相关的各项建设和经营活动,均应与本规划衔接。
本规划分两部分:《山西沁水原生态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山西省沁水县历山原生态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东西峡(历山自然保护区)分部》。《山西沁水原生态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东西峡(历山自然保护区)分部》是《山西省沁水县历山原生态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一部分,规划的范围是沁水县界内属于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辖的范围:东峡和西峡景点。沁水县界内的舜王坪景点由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一规划实施。
二、规划原则
自由开放——多元体验原则
现实中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是不可满足的,从城市空间跑到自然空间,人们追求的开放,享受的是自然。景区的设计创新在于现实对梦想的开放,艺术对生活的开放,传统对现实的开放,族群对大众的
开放,在众多用地设计和项目设计之中表现的是地域文化,当地生活里的自由休闲。开放的设计、整体的景观塑造出无数的自然景观节点,向游人提供自由、开放的选择性,目的在于给予游客高品质的旅游享受,休闲享受,康体享受,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体验独特的人文传统和文化传承。
生态多元——持续发展原则
在充分利用现状地形群山起伏这一特色的前提下,贯彻生态原则,运用生态多元的设计手法,力求设计一个环境优雅、舒适惬意,风景独特,生态多元的高品质的旅游度假休闲空间。
旅游区内一系列游览项目,从观光、到修学、养生、度假、民俗游览,都置于舒适的自然环境中,利用优异的生态环境塑造山地游览度假项目的特色。
文脉传承——项目核心重点
开展亲近自然的、原生态式的度假浏览活动,引导游人体验历山的文化底蕴与农耕文化历史传统,通过这些项目经营使地域文化精髓得以继承,并与现代人高品位的生活理念融为一体。
安全舒适——营造休闲空间
兼顾汽车交通和生态理念都已成为发展主流的趋势,建立便捷、安全的道路交通系统,安排足够的停车场地环保游览车系统。将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有效隔离,将人与车合理分流,既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又为人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休闲空间,避免了交叉干扰。针对不同需要设置合理的步行景观系统、车行道及出入口,提高景区环境景观,加强景区管理。
高起点原则----打造4A级景区
按照国家4A级景区的标准规划设计东西峡景点,充分利用景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打造高标准高起点的原生态景点。
三、规划依据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
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法》1988;
6、《山西旅游发展与行动计划纲领》2004;
7、《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2002;
8、《山西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
9、《晋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1999-2020年);
10、《沁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1、《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旅游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2、《沁水县舜王坪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13、《山西历山原生态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区概念规划》;
14、《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四、规划目标
坚持可持续发展,充
山西沁水历山原生态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