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何来防治鹦鹉鱼的常见疾病.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何来防治鹦鹉鱼的常见疾病
鹦鹉鱼还称为鹦嘴鱼,体长而深,头圆钝,鳞大,牙齿坚硬,能够在珊瑚上留下显著的啄食痕迹。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鹦鹉鱼病。
一、病态表现
病鱼精神不振,萎靡,活动量明显减少,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尾鳍、背鳍或不伸展,俗称夹尾巴。食欲不振,不抢食。体表颜色不鲜艳。身上出现特殊病变或症状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例如:斑点、烂块、红肿、水肿、充血、瘀血、出血、颜色异常、粘膜增多、粘膜脱落或到处蹭其体表或各鳍、到处钻左右摆动等异常表现。
二、发现病鱼的措施
首先区别是否是传染病,应及时诊断,如不能确诊一律暂时不动或按传染病饲养管理。发生传染病的鱼群或个体应严格隔离,一切饲养用具都要分开使用。根据病情发展,可酌情停食或少喂饲料,详细观察其取食及活动情况,在确诊后可以酌情投药。发病期间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温变化,最好使其恒温,换水尤应慎重。也可酌情淘汰病鱼。
三、鱼病的预防
1、白点病
病原体: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
治疗方法:
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鱼在盐中浸泡24小时,数日后就能见效。

病原体:为细菌。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蓝结晶变化即可) 15~30分钟。在病鱼箱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1%的食盐,亦得到控制。

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轮虫,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一般症状: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治疗: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45×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水草对硫酸铜特别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药。不能用部分换水方法处理,这样反而加速轮虫的大量繁殖,鱼将加速死亡,所以必须全换水与投药同时进行。%~1%的浓盐水治疗也有效。

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传染途径:水蚤、病鱼。养过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反之,即刻可以发病。虽有传染性

如何来防治鹦鹉鱼的常见疾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4086942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