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是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课例研究”属于实践研究,它以具体的一节课为对象展开研究,重点解决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为“课例研究报告”,表明作者的观点或思考。 本文结合自己亲历亲为的研究实践谈点想法,旨在让老师们对课例研究能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以便促进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 一、课例研究的特征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要求教师围绕具体课例进行合作探究,大家一起商量怎样把一节课上好,展开不带有褒贬色彩的“讨论”和“对话”的平等交流,让人人有话说,有问题谈,从中吸收好的意见和创意。这样,七八个人的智慧变成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的智慧又变成大家的智慧,使得成果共享,促进老师们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 在课例研究中,既要涉及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观察,又要涉及到教学评价。课例研究的好处首先是“培养观察学生的眼睛”。在研究课上,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会在教室里搜寻学生学习、动机和行为的信息。当教师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的这些信息时,教师就有机会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的诸多问题。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将不再像过去那样思考“这一课涉及到哪些内容”,而促使他们换一个角度去思索:“我的学生将从这一课中学到什么。”课例研究不仅着眼于简单的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课例研究追求的是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课例研究的校本培训是解决问题的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 。多人同课:指年级备课组或教研组的多位教师同上一节课。在相互观课的比较中互相学习,共讨改进措施,共议解决方案,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一课多轮:指同一位教师连续多次在不同班级上同一节课,在观课、评课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 然而,无论采取哪种研究方式,都要围绕课例主题或课例问题的解决而展开,千万不要把这些研究形式演变成赛教活动。通过上述课例研究活动,教学课例的文本将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成为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成为今后借鉴、学习和研讨的对象,成为帮助自己和他人提升教学能力的“助手”。 。意外式课例研究:意外式课例是反映师生巧妙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的课例。意外式课例的特点是,既在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问题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节不复杂,但能使人由小见大,深受启发。 问题式课例研究:通过定性或定量观察,以归纳的方式发现和整理而直接获得,然后从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典型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行动。 主题式课例研究:预先由学校或教研组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发现和梳理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课例主题,然后,组织教师联系主题进行观课,重点揭示教师教学行为中与主题相关联的问题。 混合式课例研究:上述三种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以课堂观察的方式,发现和归纳出一批问题,从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形成课例。若课例问题具有共性特点
教育科研促进教师成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