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爱情诗《别离》赏析《别离》郭沫若残月黄金梳, 我欲掇之赠彼姝。彼姝不可见, 桥下流泉声如泫。晓日月桂冠, 掇之欲上青天难。青天犹可上, 生离全我情惆怅。【赏析】同《Venus》一样《别离》也属于直抒胸意一类的抒情诗。这首诗的离情别绪却没有《Venus》感情那样浓烈、炽热、直白,诗人月将分手后爬上心头的那点迷茫、怅惘,委婉细腻地表达出来、构成一个含蓄的意境。大概是受我国古典文学中以别离为题材的诗歌的影响,这首诗在情调上、抒情方式上更接近于古典美,而全然不同于《女神》中大多数诗篇的现代色彩。诗一开始是描绘了一幅类似“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的自然画面:一个清新的早晨,一弯残月还高挂在天空,明丽的朝阳却已从东方冉冉升起,旭川桥下的潺潺流水发出涂涂的声响。这时,“我”送别了“她”回来,站在旭川桥上,望着这一派晨景,却不由得感慨万端:那弯弯的残月如同一把黄金梳子,把它取了来,亲手插在“她”的头上;那一轮红日又好似一顶桂冠,把它摘下让“她”亲手戴在“我”的头上。可这天那般高、那样远,如何能爬得上去?即使爬上去了,“她”已然别离,“我”的爱又能落在哪里?桥下的流水仿佛发出衰哀的低吟,带着“我”心灵上的这丝感喟去向远方。这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有情于景的情感表达方式。诗人借残月与旭日幻化出的一组比喻物象,寄托了“我”对于“她”的一片殷殷挚情,抒发了渴望着从“她”那里得到温馨与回报的拳拳之心。初看这首诗,诗人选择的三个意象:黄金梳儿一样的残月、月桂冠一般的红日、发出哀音的流水,好象随意而平淡无奇。细细回味,却能发现这三个意象的组合、排列透出一番深意。先是静与动的对比、转换。高挂在天空的残月与晓日组成了一幅静态的画面,它勾起了“我”“她”的无限眷恋之情。这恋情无论是对于别离前的追忆,还是对于分手后的遐想,“我”总期待它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然而,天太高了,那幅恬静的画面可望而不可及。况且,即使真能摘下残月、晓日
郭沫若爱情诗《别离》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