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数学班级初一(2)班教师陆艳芬课题认识一元一次方程(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2、渗透“化归”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问题,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教材分析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教学手段多媒体、教材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流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学1、方程的有关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指数都是1的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并回答问题。加强理解记忆通过设问,使学生及时回顾所学知识,并引出课题。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2、?(1)4x=24;(2)x+1=3(3)46x=230(4)2500+900x=15000点评:方程(1)(2)的解可以观察得到,但是仅靠观察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3)(4):,为了讨论解方程,,什么是等式?观看多媒体演示,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口答通过设问,使学生及时回顾所学知识,并引出课题。3、探究新知1、出①实验演示:根据实验1的ppt,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②归纳:,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③表示: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b,那么a±c=b±c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④观察实验2的ppt,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实验加以验证吗?先鼓励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学生进行交流。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学生观察时,=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归纳: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利用等式性质完成下列练习:如果x-3=2,那么x-3+3=,如果4x=-12,那么4x÷4=,3、如果-=6,那么。加深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4、例题讲解下面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解:两边同时减2,得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从性质理解的问题的出发,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解:两边同时加5,得习惯上,写成:注意:把求出的解代入原方程,可以检验解方程是否正确教师提出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2).1.2认识一元一次方程(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