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书报告——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有感.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读书报告田继元学号:1410040112从宗教批判到政治批判德国的宗教批判为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马克思阐释了宗教为何会吸引现实的人,即宗教创造了一个理想国,使得人去在理想的现实中不断寻找自己的映像,去寻找非人,而放弃了在自身存在的现实去寻找存在的价值。“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原文引用马克思这样对宗教进行了定义。然而同时,马克思并没有完全的否定宗教的存在,相反的,分析了宗教产生的原因:“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原文引用马克思认为,宗教的存在正是因为现实世界满足不了现实受到压迫的人民的精神需求,而使得宗教创造出的颠倒的世界为人们所沉醉。因此,如果想要人们脱离虚幻的宗教制造的完美的世界,就需要提升人们在现实世界的幸福感和存在感。这并不是说抛弃宗教带来的心灵上的抚慰就能够做到摆脱精神鸦片的控制,而是应当使人们通过在现实中价值的不断实现、现实的不断创造,逐渐不需要甚至于不相信精神上的虚无的安慰,及达到“人的自醒”。这样人们便能从虚幻的世界醒来面对现世的困境,开始关注自己的解放和现实的幸福。若以马克思矛盾论的观点来说的话,宗教的存在和现实世界的制度、法律等就是一对矛盾,正是通过打倒宗教,才相辅相成地推动了现实世界的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当宗教成为虚无被忽视之后,直接对大众产生影响的、能够提升民众的存在价值以及意义的对象就是政治制度和法律。既然现实世界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及物质需求,人们的自觉与自省又提示他们,不能够相信宗教的虚无而得到抚慰,那么批判的矛头直指政治的制度和法律的完善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原文:“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马克思在对比了英法的制度后得出结论,德的,是不能够满足民众需求的。不仅仅是意识(政治制度),同时被意识反作用的物质也是落后的。因而对现有上层建筑的批判应当是以消灭并重建为目的的,就像是旧有的宗教被推翻一样。在马克思的笔下,德国实行的旧有的制度认为自己仍然处于优势地位,并没有考虑到事物是不断更新发展的、是不断变化,也就看不到旧事物必将会被新事物取代,因此下场必然是悲惨的。所以马克思在文中十分强调“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原文引用从哲学批判到武器批判德国的哲学是德国现实的一部分,而且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还是唯一现实现代的存在。哲学是为德国的实践和现实服务的理论,理论指导着实践,因此当理论出现了问题实践必定也会出错,于是对于理论的批判是德国获得解放的基础与中心。马克思在文中首先否定了德国传统哲学流派实践政治派“只关注现实世界的存在,而未将哲学纳入德国现实体系”的观点,然后批判了理论政治派哲学“哲学仅限于思想范围”的错误论调。这两点传统哲学的论调是德国制度落后僵化,甚至于将别国糟粕视为珍宝的一大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可以说,制度的现状与这两种传统的哲学观点的错误有着分不开的联系。马克思认为,“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终的表述”原文引用,并且是

读书报告——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9-06-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