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体系的探析
论文摘要:从宏观社会文化、中观校园文化、微观专业文化出发,试图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体系,力求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论文关键词:创业文化体系;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文化
近几年,随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更多的高职毕业生都开始尝试自己创业。据一大学生创业网站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只有7%的学生有创业的行为。而在发达的国家中一般占20%至30%左右。这些数据说明,在我国,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很多,但真正选择创业的学生却很少,创业成功率较低。在创业认同方面,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在上海的调研发现,在被调查的501名已经创业大学生中,只有23%的学生认为“社会文化支持、鼓励创业情况”是选择“满意”、“非常满意”,这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在18477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6%的大学生认为“全社会关注创业、鼓励创业的氛围尚未形成”,有6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还不够”,这两项均说明高校创业理念尚未形成,创业文化体系尚未建构。
一、创业文化的内涵
创业文化是关于创业意识形态、知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和制度体系。创业文化也包含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自身的价值、促进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它是一种与创业相关的特定的群体心理素质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氛围。高职院校的创业文化体系,从总体上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创业文化从宏观上讲是一种社会文化
创业文化是指人们在创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价值标准、道德规范、精神风貌等文化规范的总和,是一种和创业相关的特定群体的心理素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氛围。当前,国家鼓励特色创业,建设创新创业型的社会,这对学生未来的创业意愿起到一定的激励、引导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文化的熏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愿,主动开展创业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的创业技能,从而培养出创新型的创业人才。同时也颠覆中国几千年来的小农意识、官本位等传统思想,引领积极向上的社会创业文化,这对全体师生树立敢于自主创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创业文化从中观上讲是一种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是大学教育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创业行为的产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创业能力的提高。在国家大力提倡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创业观、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完善创业教育的制度文化,开展创业文化活动,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组织一系列的特色创业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检验、实践。在浓郁的融合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有所提升。
(三)创业文化从微观上讲是一种专业文化
社会需要的创业型人才是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行,人格魅力和学问修养并举,集知识、技能、综合素养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创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文化素养,更要具备不怕挫折的勇气和毅力、敢于开拓事业的愿望。在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要融入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增强
试论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体系的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