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旧水坑小学林小红【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90-P91.【学习背景】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并对作息时间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程要求在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人手,先呈现一幅学生熟悉的画面,唤起看钟表的已有经验,感受到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让学生体会认识时间的现实意义。接着教材分两个层次让学生认识时、分。先通过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来认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再让学生拨钟面上的针,仔细观察时针转得慢、分针转得快,从而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做一做”注重联系生活实践,通过让学生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和1小时持续的时间,不仅使学生建立了1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观念,更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2、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3、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会认读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会看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同桌两人一个)练习纸【学情分析】数学教学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优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不仅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事例,同时还创设了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如通过数脉搏、做眼保健操、跳绳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时与1分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探索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拨一拨钟面,进而认识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师: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整时和半时,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会不会看时间?1、(出示课件:起床7时)师:这是小明的一天。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就是7时)师:你说的真清楚、准确。2、(课件显示:晚上睡觉8时半)师: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时针走过了8,分针指向6,就是8时半。)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3、(课件显示:读书8时15分)师:小明在干什么?你知道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看的?(时针在8和9的中间,分针指向3,就是8时15分)为什么指向3就是15分呢?(分针走了15小格)你们说得到底对不对,还需要验证。[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时和半时为新课作了必要的知识准备]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电脑出示路路)小朋友,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上一次小白兔输得很不服气,于是它约小乌龟到绿树成阴的圆形运动场来比赛,看谁先跑完一圈,还请路路当裁判。它们站到同一起跑线上,路路一说开始,它们跑了起来。(多媒体演示。)。(1)它们所跑的路程一样长吗?小乌龟跑了多少?小白兔跑了几个这么长呢? (2)它们所用的时间相同吗? “钟表”。(1)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这样的龟兔赛跑(多媒体将乌龟与兔子分别变成时针
《时、分的认识》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