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媒面临的新问题
在经济和科技大发展、我国社会大转型的历史新时期,新闻传媒与其他领域一样,也不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第四媒体的挑战,卫星电视的普及、加入WTO等等。在此仅谈目前已十分迫切的“入世”、生活时尚类报刊、争夺青年人“眼球”的问题。
“入世”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指日可待,一些有识之士,尤其是一些大型媒介机构和高层媒介人士,预料到“入世”将会对我国新闻传媒带来很大影响,故而对此非常关注。例如中央电视台集中力量,把研究“入世”对中国传媒的影响与对策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逐步推出一系列应对措施。上海记协和新闻学会也于今年5月专门组织研讨“‘入世’与我国传媒业”的相关问题,邀请经济界、教育界、理论界和新闻界的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会议纪要还作为内参分送各有关部门;上海记协会刊《上海新闻界》6月号也刊载了多篇发言稿,引起各方关注。今年8月,“WTO与中国传媒”论坛在北京举办,新闻界领导、专家学者和第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共130多人参加。今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等主办的“世界新闻传播100年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入世”也成为热门话题。
世贸组织协定中有不少条款与新闻出版业直接相关,笔者在《新闻记者》杂志今年第7期上曾作过简要介绍。而中国入世后,社会各方面将发生不小的变化,如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变化,通讯、传媒设备、印刷、广告、销售等行业的变化,社会群体、社会信息化程度、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心理的变化和异域文化的涌入等等。这些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闻出版的工作任务、媒介需求、传播渠道、传媒生产要素和媒体运行方式等诸多方面。因此,新闻出版界有必要及时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我国传媒的竞争力。
生活类报刊走红喜耶忧耶
去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调整中央国家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报刊结构的通知》(即“两办”30号文件);同年11月,新闻出版署又发出《关于落实中央“两办”30号文件调整报刊结构的意见》,从而拉开了我国新闻出版史上一次重大改革的序幕。这次报刊结构的调整,一言以敝之,就是政府各行政部门不再办报,只允许保留一份指导工作的期刊。而这次调整报刊结构的实质,就是要使行政行为与出版行为相分离,政府职能部门退出具体出版业务,政府机构不再直接办报办刊,以解决长期以来“政报不分”、“政刊不分”的老大难问题。
经过一年来反反复复、几上几下的重新“洗牌”,各地报刊调整后的大致情况已浮出水面,相当大的一部分报刊重新找到“婆家”:或划归党报,或加盟报业集团,或被出版社收编
……当然,也有不少报刊无人问津,只得关门大吉。据了解,广东省已减少报纸11种,江苏省减少报纸4种,四川省减少报纸4种。上海市最终关门的报刊数量目前尚无定论,但令人关注的是,不少报纸改换门庭后,立即更换报名,试图以全新的面目出现。比如,《行政与人事》杂志和《上海计算机报》划归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后,前者更名为《新上海人》(双周刊),后者更名为《网络时代》;《上海教育报》划归上海市教育报刊社主管主办,更名为《家庭教育时报》;《上海文化报》划归为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改名为《上海一周》;《东方经济周刊》改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管主办后,更名为《理财周刊》……
新闻传媒面临的新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