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摘要】艺术歌曲中,伴奏、旋律、诗歌三者是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它们三个共同构成一个统一体,伴奏声部与声乐演唱处于同样的重要地位。形成了人声与器乐的巧妙的结合,即钢琴和歌唱的二重奏。钢琴部分的音乐使歌曲紧密的联系起来,组成形象变化丰富而且不中断的套曲,把音乐表达的淋漓尽致。【关键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国艺术歌曲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不是简单、辅助的衬托,而是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为表现音乐形象的需要来进行创作的重要部分。准确了解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之间的关系,深层次地了解其钢琴伴奏的风格特点,能帮助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在演奏实践中为歌曲的演唱起到更好的烘托作用。一、中国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中西结合”是中国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主要特征之一,作曲家们将西洋作曲技法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开始的借鉴古典乐派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风格,到尝试接近民族乐派及印象主义乐派的风格,在融入中国风格的钢琴伴奏写作,都是对中国艺术歌曲中钢琴写作技法的进一步尝试和提高。也为后来的艺术歌曲写作提供了更多宝贵的经验,在长期发展中,我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也逐渐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和特色。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写作中,不可忽略的是钢琴伴奏织体的作用,因此作曲家们通常都以丰富的伴奏织体来烘托歌曲的意境,铺垫音乐背景,增强音乐感染力。和声织体,复调织体都在许多作品中使用,较为常见的是综合织体。这些不同的伴奏织体的歌曲,极大限度的发挥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起到了渲染歌曲氛围,揭示内心情感,塑造歌曲背景的重要作用。钢琴伴奏成为整体乐思不可缺少的部分。优秀的钢琴伴奏织体,对发掘歌曲内涵,表现音乐形象,构架诗词与音乐之间的桥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在不断发展和探索中,也将许多伴奏织体使用得非常娴熟精确。二、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中钢琴伴奏的特点《我住长江头》原词模仿民歌风格,抒写一个女子怀念其爱人的深情。青主以清新悠远的音乐体现了原词的意境,而又别有寄寓。歌调悠长,但有别于民间的山歌小曲;句尾经常出现下行或向上的拖腔,听起来更接近于吟哦古诗的意味,却又比吟诗更具激情。钢琴伴奏以江水般流动的音型贯穿全曲,衬托着气息宽广的歌唱,象征着绵绵不断的情思。由于运用了自然调式的旋律与和声,显得自由舒畅,富于浪漫气息,并具有民族风味。最有新意的是,歌曲突破了“卜算子”词牌双调上、下两阕一般应取平行反复结构的惯例,而把下阕单独反复了三次,并且一次比一次激动,最后在全曲的高音区以ff结束。这样的处理突出了思念之情的真切和执著,并具有单纯的情歌所没有的昂奋力量。这是因为作者当年是大革命的参加者,正被反动派通缉,才不得不以破格的音乐处理,假借古代的爱情词,寄托对过去战斗岁月和殉难战友的深沉思念,透露对明天的向往。同时,这首歌曲以6/8拍的节奏、简练的音型、十六分音符的快速分解和弦伴奏,表达了一种质朴、真挚的情感。民族调性的使用既保留了原词的吟诵韵味,更增添了歌曲的民族风格。《我住长江头》乐曲中钢琴织体部分,时而与声乐部分融合,时而游离于声乐旋律之外,全曲的钢琴织体以连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的流动音型为主,描绘出滔滔江水的连绵不断和相思者的内心的激动难平。歌曲最后旋律在高音区,以较慢而强的乐句结束全曲,把思念之情表现的情辞迫切,激昂有力。歌曲的钢琴伴奏,以分解和弦
我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