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孔子的天命, 人性及政治价值依据天命孔子政治人人性天命孔子孔.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孔子的天命、人性及政治价值依据
王杰
孔子对天命的理解和体会,是在殷周时期对天的基本价值观批判继承与创造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孔子的天命观,经历了一个由信仰、怀疑直至超越的历程,经历了由神学、道德天命观向带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念转化的过程。在人性论上,孔子作为“人性”理论的首倡者,奠定了以后儒家思想中对人性问题叙述和理解的基调,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关这一问题的基本框架。后来的孟子、荀子将人性问题从善恶两个方面做了极端性地发挥。本文最后指出,由于受殷周以来传统政治思维模式的影响,孔子把其天命论、人性论作为其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政治价值依据。如果说天命为孔子政治思想体系建构的外在价值依据,那么,人性则成为孔子政治思想体系建构的内在价值依据。孔子的思想体系正是寻找到了具有超越性的两大价值依据,因此,不但具有了超稳定的仁、礼政治结构模式,而且成为影响中国政治社会与政治文化的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资源。

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周天子名存实亡,天下出现了诸侯争霸、大夫擅权、陪臣执国命的混乱局面。孔子正处于“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史记·孔子世家》)“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是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大裂变大冲突大组合的时期,是对三代以来神权政治观念、人文思想进行理性检讨和反思的时期,同时也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在这一历史转型时期,涌现出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如齐之管仲、晏婴,郑之子产、邓析,鲁之孔子,楚之老聃、范蠡,齐之孙武,宋之墨翟,等等。他们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及政治立场,对传统与现实进行了理性的检讨和深刻的反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造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道德的方案,成为中国
“轴心时期”政治、军事、思想领域最早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才智为中国源远流长的政治思想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彩,为中国早期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深厚的思想基础。而孔子以其关注问题的全人类性,以其思想的包容性、普适性而成为这一思想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孔子是继周公以后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思想家,他继承了殷周以来的政治文化遗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理论思想体系。孔子的政治理论学说具有强烈的伦理政治意义和政治实践精神。他提出的一系列政治命题、概念、范畴及思想观念、政治主张不但成为中国政治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命题、概念、范畴,而且规定了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由他创建起来的儒家学说体系不但成为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而且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就孔子的天命、人性思想与政治价值依据做一翻剖析与阐释。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天命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即神学决定论、道德决定论和自然决定论。在殷商统治者那里,天命被用来解释现存政
权及君主权力存在的合法性与至上性,属于典型的神学决定论。西周时期,在价值层面上,已经开始了由神学决定论向道德决定论的过渡,从神学政治框架中已经突涌出人性、道德的内容,但仍以神学决定论形态为主,道德决定论只处于附庸的地位。自西周末年以来,随着恨天、骂天思潮地出现,传统的天命价值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春秋中后期以后,神学、道德决定论在社会政治舞台上互相消长,扮演重要意识形态角色的同时,从其母体中衍生出第三股趋向——即向自然决定论转换的趋向。这一方面表明了人类对自然现象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表明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因此,重新评判和估价传统的天命观已成为春秋时期鲜明的思想潮流之一。但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当时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里仍然笼罩在浓郁的天命鬼神形态中,一般人只能在现存的思想观念形态中思考或行为,要轻易怀疑或否定它简直是不可能的。孔子能够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天命鬼神观念由信奉、怀疑直至超越,由神学、道德天命观向带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念转化,不但是对殷周以来天命神学的改造与创新,而且还表现出了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无畏的思想品格。
天命虽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概念,但它对了解和把握孔子政治思想之内在本质却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孔子对天命的理解和体认,是在对殷周时期对天的基本价值观批判继承与创造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孔子的天命观虽存在着前后不一致的矛盾,当我们把孔子的天命观放在一个发展变化的思想背景下,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固态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矛盾时,就会对孔子的天命思想有一个历史的把握和合理的诠释。
孔子曾对殷周以来的天命思想深信不疑,他关于天命的用语和表述,还明显带有殷周天命论思想的痕迹和影响,这与他早年所受的文化熏陶及仕途多舛、经历坎坷有关。孔子幼年就“多能鄙事”并“入太

论孔子的天命, 人性及政治价值依据天命孔子政治人人性天命孔子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