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十三五”金融扶贫规划长期以来,金融在支持扶贫开发中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下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既是金融部门的重要责任,也是挖掘金融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机遇。为充分发挥金融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中坚重要作用,加快全市精准脱贫攻坚步伐,现制定铜川市“十三五”金融扶贫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全市金融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全面提升金融支持铜川扶贫工作效能,推进铜川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贫困人口尽快整体脱贫。一、现实基础(一)贫困现状。目前铜川共有耀州区、印台区和宜君县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耀州区、宜君县为革命老区县),208个贫困村,贫困人口50221人,%,%,%,贫困人口仍然较多。与此同时,铜川在传统产业遭受重创、接续替代产业占比较低的背景下,阻碍了转型发展的步伐,全市转型发展,全面脱贫的任务依然异常艰巨。(二)发展机遇。2002年,印台区和宜君县被国务院确定为人民银行总行确定为定点扶贫区县。2014年,铜川市被人民银行总行确定为全国唯一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联系点,全国唯一的“金惠工程”市级重点实施推广区,并与人民银行铜川中支建立了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直通车”机制。2016年4月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准在宜君县开展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我们要将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惠工程”农村金融教育试点工作为载体,打造以金融知识宣传示范点为中心、惠农支付服务点为辐射的金融知识宣传实体网络。围绕“基础设施强化、支付体系拓展、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宣传教育”四大主题,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普惠金融教育体系。通过开展普惠金融试点并推广,使贫困地区人口金融素养普遍提高,精准扶贫成效明显提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坚决执行铜川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以及《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2012—2020)》精神,结合我市金融业发展实际,创新机制,统筹协调,多措并举,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精准对接金融需求,精准完善支持措施,精准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规划依据。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主要包括《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65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银发〔2016〕84号)、《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陕发〔2015〕20号)、《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铜政发〔2016〕9号)等。(三)基本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正确理解中央扶贫政策导向,准确把握中央扶贫政策内涵,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围绕市政府确定的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和符合要求的转型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发展、循环经济和特色农业发展,提升财政定向扶持政策与金融调控引导政策的契合度,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合力。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加强金融支持贫困户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促进贫困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助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 。将工作目标紧紧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全和完善金融扶贫组织,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金融扶贫政策措施,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基础金融服务供给,继续推行无息、贴息贷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不断拓宽“造血式扶贫”发展之路,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金融机构应在改进和完善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模式以及建立健全风险分散机制等领域进行探索,根据铜川承接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发展具体实际,完善配套金融服务,统筹支持产业发展、支持脱贫增收、支持就业创业。坚持普惠金融与风险防控相结合,坚持市场化运作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坚持总体规划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可持续地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开展。 。立足贫困地区实际,根据不同县区的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创新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方式。突出扶持重点
铜川市十三五金扶贫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