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世纪金榜】(江苏专版)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本单元时间断限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包括了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国家开展了“一五”计划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探索既有成就,也有失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78年至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主题民族腾飞的印记——新中国经济体制的探索
近年各地高考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探索道路时,大多通过设计微观历史情境考查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特征,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及影响等,如2012年新课标高考有4道选择题及1道非选择题;2011年新课标高考有5道选择题;2010年新课标高考有3道选择题等。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及经济体制的演变
所有制结构
经济体制
利弊影响
1949—1956年
1949—1952年新民主主义经济;
1953—1956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
对国民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起到了
积极作用;
推动了社会主义
制度的确立
所有制结构
经济体制
利弊影响
1956—1978年
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有效地集中了人
力、物力、财
力,推动了我国
经济发展,但单
一的公有制结构
与我不相适应
所有制结构
经济体制
利弊影响
1978—1992年
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极大地解放了生
产力,有力地推
动了国民经济的
发展
二、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转变。核心内容是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世纪金榜】(江苏专版)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