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抗旱救灾服务队事迹材料
记抗旱英魂成名尧
武警贵州总队官兵全力抗旱救灾纪实
申报全国先进历史文化事迹材料
政法系统档案管理员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晓不得哪个起的干塘这个名字哦,我们这里以前就经常闹春旱,今年最凶,一开年,好多家就没得水吃了,不是他们送水的话,我家硬是恼火得很哦,……。”四川省盐边县和爱彝族自治乡团结村干塘社的吉克尔唯说的“他们”就是该村的党员马帮。
盐边县持续160多天无雨的严重干旱,,,经济损失达到5500余万元。在旱情最为严重的和爱乡,去年中秋节后就没见过一滴雨,水库库底露出了比蜘蛛网还密集的龟裂,占全乡60%的5900亩耕地不禁冬春一季种不下去,现在还亮着红红的干泥巴等雨下种,1600多人出现生活用水困难……。
团结村去年底就出现群众饮水困难的现象了。全村有近1700人,村里有1200人生活用水成问题,100多困难群众无力自我解决生活用水。村里都是彝族同胞,生活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区,山一家、水一家居住十分分散,很多家还不通公路。面对严重旱情,团结村支书杨华军年初就召集村支部紧急会,这样,由全村21名年轻力壮的党员组成,重点为困难群众送水的党员抗旱服务队
——党员马帮形成了。
马帮里年龄最大的是64岁的青山社老社长张正华,大家说他年龄大,自己家头条件也不是很好,劝他不要参加马帮了。老张说:“我虽然年龄大点,但是身体比你们小伙子差不到好多,而且我家还有马儿,正好用哦。”马帮里年龄最小的是24岁的佘文友。他听说组建马队的事,就找到书记说:“我都是入党积极分子了,也要参加组织的活动哦。”马帮的头儿当然是杨华军,他家里好几百平方的大房子,门前宽敞的院坝,一辆越野车锃亮的摆起。他家早就是小康了,但群众吃水的事他不敢怠慢。看了他的家境,笔者问道:你都赶得来马哦?“我都好多年没赶过马了,但赶起还可以哦”杨笑着回答:“虽然还是累,但你看到乡亲那么造孽,马帮成员大家都坚持,尤其是听到两声感谢,心头扎实舒服哦。”
马帮建成了,分成几个小组,每3、4匹马一组,轮流开展送水活动。说起送水,干塘社的肖龙飞社长话有点多:“我
党员抗旱救灾服务队事迹材料_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