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 10 月地理空间信息 Oec., 2011
第 9 卷第 5 期 GEOSPATIAL INFORMATION Vol. 9, No. 5
秦安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景观格局分析
从忆波,刘伟圣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基于 RS 与 GIS 技术,以 2008 年甘肃省秦安县 SPOT 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主要选取斑块面积、斑块数、平均斑块
面积、斑块大小变异系数、斑块大小标准偏差、平均形状指数、平均周长-面积比、平均斑块分维数 8 个景观指数,从居
民点用地、规模、形态、分布等方面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秦安县农村居民点分布特点受坡度、坡向、高
程、河流、道路和农耕用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整体表现出斑块数量多、规模较小,分布稀疏零散,大部分交通不便利,
分维数小、斑块稳定的景观格局。居民点主要集中在 10 ~ 15 °坡度带、东向和东南方向、1 601 m ~ 1 750 m 高程带上;
农村居民点分布显示出较强的交通取向和河流取向。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景观格局;黄土丘陵沟壑区;秦安县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2-4623 (2011) 05-0090-04
农村居民点即农村居民点用地,是村民用于建住 数据来源
房以及与居住生活有关的建筑物和设施用地[1],居民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于 2008 年 SPOT5 卫星影像,
点的形成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辅助数据为秦安县 1∶ 50 000 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
一个复杂的土地利用综合体[2]。甘肃省秦安县地处陇在地形图上采集若干地面控制点,用遥感图像处理软
东黄土高原沟壑区,纬度偏低,气候条件较好,有丰件对 SPOT 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和重采样,使 RMS 误差
富的农业资源,人口密度相对于黄土高原其他地区偏控制在 1 个像元内。对 SPOT 影像进行融合,获得 5 m
高,人地矛盾比较突出。梁会民等对董志塬黄土塬区分辨率的影像。用数字地形图作为影像配准的基础数
居民点空间分布作了研究,认为该地区居民点分布为据,配准校正后的影像数据作为提取景观指数的基础
随机分布[3];张小军等运用 GIS 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数据。通过人工目视判读的方法提取农村居民点信息
甘肃陇西地区的居民点分布与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得(见图 2),经精度验证,满足研究要求。
出了陇西县居民点分布空间属性的相关系数矩阵[4]。本
文从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空间分布特征的角度,对
秦安县进行空间数据分析,期望能找出经济欠发达、以
农业为支柱的黄土高原区居民分布的一些特征、规律,
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和协调
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图 1 秦安县乡镇分布图图 2 秦安县 2008 年农村居民地分布
1 研究区与数据来源
景观格局指数
研究区概况用景观格局指数描述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建立格
秦安县位于秦岭之北,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甘肃局与景观变化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景观生态学最常用
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地处东经 105 ° 21'~ 106 ° 的定量化研究方法[6]。考虑到景观格局指数的描
秦安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景观格局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