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普洱清代部分著名人物及其所著古籍刘英玉溪市防学院文学院10级3班学号:2010031310【摘要】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古籍”是古书的雅称。每个地方在不同时期都会有那么一些人做出特别的贡献,他们所做的所写的都会对后人的研究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即使他们所著的书还可能存在漏洞。而以下就是我们普洱地区的部分古代名人及其作品。关键词:名人;生平经历;贡献;著作。一、张允随张允随(生卒年无考),奉天镶黄旗人,监生。清雍正七年(1729)任云南布政使时提准建思茅土城,开思茅城建之史。张允随于雍正二年任云南广南府之府,三年任云南粮储水利道副使,五年任云南按察使,六年任云南布政使,八年任云南巡抚。乾隆五十八年(1794)任楚雄府知府。任内曾留下《云南布政司题名碑记》、《劝民树艺檄》、《东川新建石城碑记》等众多遗迹。二、黑光黑光(生卒无考),河北宣化人,监生。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威远厅调任思茅同知。其到任后遍察思茅古迹,捐养廉银倡率重修武侯祠于城西,名为诸葛营,是旧时思茅八景之一,遗址在今民族中学处。系本城职官重建文物古迹之首。三、吴光汉吴光汉(生卒无考),江苏阳湖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县)。清光绪十年(1884)年任思茅厅同知。任内采访典迹史事,率刘子庄暨诸绅撰写《思茅厅志》,开思茅城纂志之宗。兹录该书序文为佐:“夫志者,文献流传考证系焉。溯思茅居普郡之西南。雍正七年设通判,十三年载攸乐同知,改思茅通判为同知,统辖车里等九土司。百余年来汉夷乐业,土民淳朴,物产兹丰,商贾屯集,咸称为繁茂之区,即典章文物亦灿然可观。……甲申奉纂斯邦,适逢通志局采访郡、厅、州、县世事掌故,而思茅记载附列郡志,并无志书。遂会训导刘子庄暨诸绅等,搜录郡乘已载者,仍按条目博访周咨,其间因革损益踵旧增新,分条缕而供便览,集成草纂四卷,呈送志局鉴定去留,纂入通志。复率诸生游荫樟手抄副本存储书院,以待后来贤者参稽考订斟酌尽善,付与手民镌劂成帙,非敢谓续志,聊备采择之一助云。”“光绪十一年中秋月署同知,阳湖吴光汉谨识。”四、清代景东名宦程含章程含章(1763~1832),生于景东,又名罗含章,字月川,景东县锦屏镇左所营人。《清史稿》本传载,其祖辈因“左官吏捕杀土寇,惧祸,改姓罗”。乾隆五十七年(1792)乡试中举,嘉庆六年(1801)“大挑”获选,派往广东封川署理知县。嘉庆十三年(1808)前后,先后出任广东化州、连州知州,次年奉调署理雷州海防同知。嘉庆十七年(1812),升任粤北重镇南雄直隶州知州。嘉庆二十四年(1819)升任惠州知州。随后升任山东衮沂曹道,尚未到任,再升为山东按察使。道光二年(1822),升任河南布政使,他提出“欲治河南,必以治(黄)河为先务”的见解,受到清廷的重视。同年再升任广东巡抚。在这以前,他用的是罗姓。升任广东巡抚入觐时,“面奏请复姓,许之。”此后,他先后任过山东巡抚、江西巡抚。道光四年(1824)“召署工部侍郎,治直隶水利”,他对直隶水患曾几次上疏提出方案,均被采纳,因而实受工部侍郎,时人说他“勤力有方略,尤明习郡国水利”。次年再改任浙江巡抚,他辞职不准,调往山东。道光七年(1827),因疏劾浙江刘彬士失职不实,降为刑部员外郎,次年改任福建布政使,后“以
文献学作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