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红土镍矿冶炼处理工艺主要有湿法工艺和火法工艺。湿法工艺是使用硫酸、盐酸或者氨水溶液作为浸出剂,浸出红土镍矿中的镍和钴金属离子。常见的湿法处理工艺有高压酸浸工艺(HPAL)、常压酸浸工艺(PAL)和氨浸工艺(Caron)。硅镁质型红土镍矿中镁含量高,浸出过程酸耗大,目前较多采用火法工艺处理。常用的红土镍矿火法处理工艺有:电炉溶炼、高炉镍铁工艺、硫化熔炼等。目前国外大部分采用湿法工艺冶炼红土镍矿。美国:新型还原焙烧-氨浸法回收率提高还原焙烧-氨浸工艺又称为Caron流程,属于湿法冶炼工艺。其主要流程为:矿石经破碎、筛分后在多膛炉或回转窑中进行选择性还原焙烧,还原焙砂用氨-碳酸铵溶液进行逆流浸出,经浓密机处理后得到的浸出液经净化、蒸氨后产出碳酸镍浆料,再经回转窑干燥和煅烧后,得到氧化镍产品,并用磁选法从浸出渣中选出铁精矿。焙烧过程采用的还原剂主要是煤或还原性气体,其主要目的是将矿石中的镍和钴还原,而三价铁大部分被还原为磁性的Fe3O4,少数被还原成金属铁。氨浸的主要目的是将焙砂中的镍和钴以络氨离子的形式进入溶液,而铁、镁等主要杂质仍以单质或氧化物的形式留在浸出渣中,从而实现镍、钴与铁等杂质的初步分离。该工艺的优点是常压操作,浸出液杂质含量较少,浸出剂中的氨可回收;主要缺点是镍、钴回收率较低,镍的回收率为75%~80%,钴的回收率低于50%。截止到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工厂采用该法处理红土镍矿。为提高镍、钴回收率,美国矿物局最近发展了还原焙烧-氨浸法处理红土矿回收镍的新流程,简称USBM法。该法的要点在于还原焙烧前加入了黄铁矿(FeS2)进行制粒,还原时用的是纯CO。浸出液用LIX64-N作为萃取剂实现钴、镍分离,整个系统为闭路循环,有效地利用了资源。据报道,用该法处理含镍1%、%的红土矿时,镍、钴的回收率分别为90%和85%。%、%的低品位红土矿时,钴的回收率亦能达到76%。与原来的氨浸工艺相比较,新工艺大大提高了镍钴的回收率,降低了过程的能耗。澳大利亚和古巴:硫酸加压酸浸法回收率高硫酸加压酸浸工艺适合处理含氧化镁低的褐铁矿型红土矿,此流程最大的优势在于金属的回收率都能达到90%以上。该技术首次用于古巴毛阿湾镍厂,被称为A-MAX-PAL技术。古巴毛阿湾镍厂采用加压酸浸法处理低氧化镁含镍红土矿,其是世界上唯一采用高温高压直接酸浸红土矿提取镍和钴的工厂。该厂采用的工艺较先进,工厂布置较紧凑,占地面积小,厂内环境清洁。该厂处理的含镍红土矿如果在常压和常温下用硫酸溶液浸出,那么存在于矿石中大量的铁(该矿含68%氧化铁)容易进入含镍和钴的溶液。然而,采用同样浓度的硫酸溶液,在高温高压(246℃,)下浸出,铁只有少量进入溶液中而镍和钴的浸出率都超过95%。矿石中碱性氧化物的含量相当低,无须消耗大量的硫酸中和矿石中含量高的碱性氧化物。%,浸出渣含铁51%,可作为炼铁原料。浸出液送沉淀高压釜(118℃~121℃,压力为1MPa),通H2S沉淀出镍、钴、铜等硫化物沉淀,产出含Ni55%、%、%的硫化物精矿,送精炼厂用于进一步精炼。由于约70%的红土矿资源属于褐铁矿型,高压酸浸技术广受关注,在技术上得到了较多改进。从2000年以来,几家大公司,包括必和必拓、巴西
国外红土镍矿冶炼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