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陶然论文:新闻作品的“演播”之我见.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膈“文艺化”新闻作品中的“演播”之我见羃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张成堡(陶然)薁新闻离不开人和事,有了人和事,自然就有了故事。没有故事的新闻,往往因其内容干巴、信息枯燥失去听众,引不起关注。因而,如今的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的创作中大量的使用了故事写作手法,更有诸多“故事化”、“文艺化”的新闻延伸类节目应运而生。莁面对这种新闻作品,播音员最常使用的是“说新闻”的创作方法。可是“说新闻”之说从提出到争鸣到取得学界共识,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现如今似乎也已经“OUT”了。眼下,一些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为了吸引受众的关注,大胆地引入了文艺播音的方法对新闻题材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这种“文艺化”的新闻作品在学术界引起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这种题材的作品应该是文艺类作品,理由是它的呈现方式非常符合文艺类节目的表现形式,可是节目的内容,又的的确确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张颂教授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①的定义,我认为,更应该定位为新闻类作品。蕿既然属于新闻类型作品,在创作上就应以新闻文体表达样式呈现,然而传统的宣读式、播报式(“播”式),讲述式、谈话式(“说”式)等语言表达样式却无法贴切地将作品中的鲜活人物和事件充分刻画出来,所以,播讲者在创作过程中应积极吸收文艺类作品中的“演播”技巧,用艺术感觉感知新闻作品。螅2008年,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策划推出了《广播纪事》栏目,栏目时长35分,内设“真相揭密”、“世间万象”等子栏目,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大胆运用了文艺创作手法来处理这一新闻延伸类节目,节目一经推出,即引起了听众强烈的反响,听众来信中对节目的呈现方式表示高度认可和好评,栏目为什么能得到听众的推崇?我认为,用“演播”的手法处理“文艺化”新闻作品是我们栏目成功的有效方法。蚄以下就栏目在播音创作过程中得出的点滴心得,与广播界同行交流,肯请各位前辈专家老师指正。蒀一“文艺化”了的新闻应该怎么“播”?螆新闻作品“文艺化”,但其主体仍旧是新闻。所以,在“文艺化”新闻作品“演播”创作过程中,“播”的比例仍应占据主导地位,但为了与作品中的“演”相得益彰,对“播”的处理方法应加以调整,即,以“说新闻”模式为基础,适当加入文艺作品(如小说)的播讲方式,与其中的“演”融为一体。蒇1、“播”的目的:穿针引线莃新闻稿件要求播音员要有“用事实说话”的鲜明态度,所以,为实现稿件的“准确、鲜明、生动”②,“播报”的方法应贯穿稿件的始终,播音风格力求朴素、客观,采用类似文艺作品中的“画外音”的处理手法。如果把作品中需要“演”的部分比喻为红花,那么,除去红花,其余则尽为绿叶。在运用播音技巧时,以突出稿件句段中的逻辑关系为主,强调重音时多选择逻辑重音,尽可能少使用语气重音。如我台的《广播纪事》栏目第304期(2月19日)中的《揭秘:央视大楼火灾》片断:蒀2月9号,正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不时失火的日子。晚上8点10分,位于北京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西面大厦的保安,已经看了半个小时楼前此起彼伏的烟花了。烟花稍停,却发现对面央视新楼北配楼的楼顶开始冒起了黑烟……膇这一段文字为接下来的波折和起伏埋下伏笔,所以,播音员在创作时的语气是客观而冷静的,语速平稳,逻辑清晰。重音选在时间和地点上,强调这是“元宵节”和“中央电视台”,抓住听众很想“一探究竟”的诉求心理,从而引起全文的展开。

陶然论文:新闻作品的“演播”之我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漫山花海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