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祥文陈红邢燕等来源:打印本文 放入收藏夹 收藏到新浪5%碘伏注射疗法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共62例。本组治疗的口腔粘液腺囊肿,发生于下唇粘膜22例,颊粘膜14例,舌腹粘膜11例,口底粘膜15例。囊肿最大直径约10mm,最小直径约5mm。2治疗方法2。... 我科自1997年8月~1999年8月,%碘伏注射疗法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共62例。根据疗效观察,已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2例,男28例,女34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48岁。本组治疗的口腔粘液腺囊肿,发生于下唇粘膜22例,颊粘膜14例,舌腹粘膜11例,口底粘膜15例。囊肿最大直径约10mm,最小直径约5mm。62例经过随访5年以上,最长约7年。 2治疗方法 ,%浓度。 ,5ml注射器3具。1具空注射器,1具抽生理盐水2ml,%碘伏2ml以备用。 (1)半坐或仰卧位,口腔粘膜常规消毒,暴露术野,术者手持装有9号针头的空注射器,从囊肿周边粘膜刺入,经囊肿基底深入囊腔,此时从表面可看到针尖在囊肿内活动,吸出囊液;(2)自针芯取下注射器,留置针头。换上另1具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根据囊肿的大小推注生理盐水于囊腔中,后全部抽吸出;(3)自针芯取下盐水注射器,留置针头,%碘伏的注射器,根据囊腔大小缓慢推注碘伏,将囊腔注满(恢复原有大小),拔去针头,棉球压迫片刻即可。 3结果术后随访62例,随访时间最长约7年,最短5年。其中57例经过1次治疗完全治愈,5例复发。复发原因是操作不当,刺破囊壁,碘伏未存留于囊腔内,2周后复发,详见表1。表1碘伏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62例(略) 4典型病例 患者,女,12岁。因舌腹部“水疱”,影响语言及进食,于1997年11月10日就诊。检查:××,半透明,粘膜色正常,无压痛。诊断:右侧舌腹部粘液腺囊肿。%碘伏注射治疗,术后2周基本消失,随访7年无复发。 5讨论 [1] ,按其表面活性剂的化学性质可三种类型。临床应用的一般为聚乙烯吡咯酮碘(polyvinglpyrrolidone-iodine,Pvp-Ⅰ),非离子表面活性碘。种碘伏是广谱杀菌剂[2] ,具有很强的穿透细胞膜,使pvp-I进入细胞,使扩张的腺上皮细胞破坏,失去分泌功能,再无复发。 (1)在注射时一定要轻柔,避免针尖刺破囊壁,同时一定要在囊肿的基底刺入囊腔,可防止囊壁被刺破,囊壁刺破必然失败。本组有5例均因刺破囊壁而复发。(2)囊肿发生的部位,本组5例复发,其中2例发生在舌腹粘膜,3例发生在口底粘膜。发
碘伏注射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