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人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信”从造字结构看,“人言为信”,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古人为人诚实、恪守诺言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孔子教育他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不自以为是,要虚心。说话办事要言行一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在《论语》中谈个人修养和待人之道时多次说到“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无信则无以立,无以行。孔子在谈到治理国家大事时说:“民无信不立”,认为“信”比军队、粮食还要重要。北宋的范仲淹青年时在睢阳读书,认识了一位姓李的术士。一天,那个术士得了重病,请人找来范仲淹说:“我这里有一个炼金秘方,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点金术给他,现在我把这秘方交托给你。”术士把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交给范仲淹,就病故了。几年后,范仲淹当了谏官,他找到那个术士的儿子,对他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奇的点金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长大,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记号还保存完好,没有被打开过。还有一个著名的诚信故事:“种世衡不失信于羌人”。北宋名将种世衡到青涧城戍边时,巡视抚问境内羌族部落。牛家族首领奴讹倔强自负,从不服从宋朝地方管理。种世衡与他约定,次日到帐下慰问部族。谁知当晚下起了大雪,次日道险难行,而奴讹部落又处于偏僻的山沟,众官劝阻种世衡改天再去,种世衡坚意践约。奴讹以为大雪种世衡必不来,没想到他顶风冒雪而至,感服,急聚族人听命。此后,当地羌族相继来归。种世衡的军队秋毫无犯,深得人心,与羌民和睦相处,人称“种家军”。后来每当西夏军犯宋,羌民即先通报,并倾力相助,因此宋军每战必胜,使边境得安。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是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古人常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提高社会道德水准。【点评】 本文侧重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指出诚信是为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围绕这一点列举了较多的论据,充分论证了“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因为论据充分,所以,说理也就令人信服!重建诚信中国曾是“礼仪之邦”,而今中国陷入诚信危机,假冒伪劣似乎永远打不完,坑蒙拐骗时不时见诸报端,贪污腐化更是忙坏了纪监部门。就是在以追求真理为职业的学术界,丑闻也一波接一波,抄袭,剽窃,造假,白面书生成黑脸盗贼了。是什么使一个礼仪之邦陷入诚信危机呢?市场经济使然,个人主义使然,儒家文化使然,社会转型使然,抑或别的什么原因呢?一谈起诚信,我们似乎都知道,不就讲诚守信不蒙人吗?但细究起来,我们似乎又迷糊。马克思说得好,理论只有彻底,才能够说服人。总起来说,诚信就是人与人在一个有限圈内长久交往的最佳交道方式:在长久交往中,在一个有限人际圈内,谁讲诚守信,谁就获得最大化利益,谁就是最大赢家。本文来自语文茶眼下日本在亚洲外交中陷入尴尬,正因为日本现政府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右翼势力

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22x33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6-20